
【特派記者 玉女 報導】懷孕最辛苦的一定是母親,一位弱小女子的身上背負著另一個生命的重量,隨之而來的是生理上的疲憊與不適,在享受新生的喜悅前,一定流過難受的眼淚。最辛苦的媽媽們生產後,有些會被產後憂鬱症困擾,什麼是產後憂鬱症?如果患了產後憂鬱症該怎麼辦?又該如何預防產後憂鬱症?
周少華醫師表示,產後憂鬱症是在生產兩三天後,出現很難過、想哭、疑慮、內疚、恐懼等的情緒,產後的媽媽們不僅擔心寶寶,也擔心自己,情緒上非常緊張、疲憊、無法照顧寶寶和自己。極少數嚴重的情況甚至出現絕望、離家出走、傷害孩子或自殺的想法和行動。產後荷爾蒙的巨大變動,可能是產生這些症狀的原因。有一些媽媽,她們在生產後幾週、甚至幾個月以後才開始出現產後憂鬱症;也可能她們在生產前就開始憂鬱了,生完寶寶後還是一直憂鬱。
周少華醫師亦提到,如果產後有情緒明顯變化,並且持續時間超過2週,就應該去看醫生了,適時尋求專業的幫助,進行藥物和心理社會壓力方面的治療和疏導,控制憂鬱症狀發展。只要接受適當幫助,便會重拾育嬰與生活的樂趣。一般來說,產後憂鬱症的處理辦法包括:(1) 對產後情緒變化多一些瞭解:做好心理準備,積極應對產後容易出現的不穩定情緒。情緒沮喪時,及時釋放不良情緒,心情不好時,把自己的擔心說出來,讓別人幫助化解;(2) 產後要充分睡眠和休息:過度疲勞會直接影響新媽媽的情緒,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打擾;(3) 從事紓壓的活動有助釋放不良情緒:讓自己的精神振奮起來,適度外出散步,呼吸新鮮空氣,能讓心情開朗起來;(4) 得到親友的協助: 親友若能幫助照料生活,能避免新手媽媽過度勞累,產生委屈情緒。親友若也能體諒新媽媽情緒變化,更能幫助她安全度過心理危機;(5) 必要時尋求專業人員幫助。
周少華醫師提醒民眾,預防產後憂鬱症有以下幾個重點:(1) 若懷孕期已經有憂鬱情形,產後要密切配合醫師的治療;(2) 產後保持充足的睡眠, 爭取時間補足睡眠,也可以通過朋友、家人甚至雇請幫手來幫助你達到補充睡眠的目的; (3) 產後能平衡情緒,多談心,緩解壓力。 產後有適量運動,會讓媽媽們的心情更好,同時也能夠讓媽媽們有適度與外界的接觸。與親友談談,讓情緒找到一個出口,而且也能真正解決各種擔憂的問題。(4) 產後有實際的期待,成為媽媽後,事情多而煩雜,也要接受不完美的情況,成為一個快樂的媽媽,而不是一個完美的媽媽。
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