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派記者 江文賓 報導】臺北市立動物園今年8-9月間經歷2個挾帶強風豪雨的颱風,園區內倒伏及折斷的樹木達到數百棵,創下遷園後的最高記錄。為充分利用這些天然資源,動物園決定將折斷或無法扶正的倒木,部分提供給動物作為行為豐富化素材,部分異地擺放做為園區內大型裝置藝術,並自行加工將較零碎的樹枝切成木片,做為保護地表的墊片。
動物園自民國75年從圓山搬遷到木柵,經過29年的經營,園區內種植的樹木已經逐漸形成綠蔭。這次蘇迪勒和杜鵑颱風接續過境,近颱風中心最大風速每秒約達50公尺,臺北地區亦出現13級陣風。依照中央氣象局所提供的風速/風壓換算表,每秒50公尺的風速等同於每平方公尺受力達310公斤的壓力,樹木伏倒和折斷的災情不難想像。
考量風災後的資源回收再利用,及環境重整的經費撙節,動物園將颱風吹倒的樹木切成木塊,圍在非洲野驢展場造景的植物下,,替代原先需花錢購買的木片覆蓋在植栽附近來保護地表以防土質流失,也利用枯葉鋪在動物活動場,讓動物在天然材質且較軟的鋪面上行走,例如剛自歐洲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瀕危物種保育計畫引進的非洲野驢,照養場地內除了沙灘之外的地面,就鋪上枯葉來幫牠們護蹄。
颱風過境後,動物園為了儘速恢復參觀環境,出動大批人力忙碌的清除斷裂的樹枝,部分大樹還得出動大型吊車才能移動。非洲象卻意外成為杜鵑颱風後最快樂的動物之一,因為牠們獲得2棵5公尺高的榕樹,和2棵2公尺高的榕樹樹頭,看「圓圓」和「美代」高興地用鼻子捲起榕樹葉,還不時發出低頻的吼聲,好像在告訴對方這根樹幹是我的,並一起快樂地享用風災大餐。
臺北動物園保育網:http://www.zoo.gov.tw/
圖片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