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派記者 江文賓 報導】秋涼季節,很多人皮膚開始作怪。臺中慈濟醫院中醫皮膚科團隊發現,最近門診十人有八人是季節引發皮膚與呼吸道過敏病患,尤其季節性濕疹與冬季乾癢為大宗,臨床醫師針對不同體質狀況,量身訂做處方,交由藥師調劑專門治療皮膚科疾病。已有十餘年富貴手的林先生成果明顯,直說想不到中醫藥解決皮膚問題那麼有效。
冬季是中醫皮膚科門診旺季,中醫皮膚科團隊莊佳穎醫師指出,有人全身發癢,抓起來又癢又紅,過一下子像風一樣又沒了,西醫叫蕁麻疹,中醫叫「風疹」;有些人則是以癢、乾表現,稱之為「缺脂性皮膚炎」,嚴重點的會乾到整塊皮膚脫屑,像魚麟翻起來,從傳統中醫角度看,這些症狀起因,不外乎生活、飲食、體質與季節變化,都可以經內服加外用去處理。
臺中慈濟醫院皮膚科特別門診莊佳穎醫師依林先生的體質開出包括:驅風止癢、清熱的內服中藥,還有清熱、收濕效果的「淨芙膏」以及修復的紫玉膏外用,很快的控制反覆發作的情形,雙手不再脫屑。但莊佳穎醫師提醒,遇到季節變化仍要注意,不要任意喝酒、大啖麻辣鍋,再加重身體乾燥的環境,一旦身體受不了,就可能復發。
皮膚科團隊專業藥師調劑,是臺中慈濟醫院中醫的一大特色。謝淑珍藥師指出,臨床醫師對不同體質給予或是清熱或是滋潤等不同的的處方,經過診斷再量身訂做,針對冬季濕疹、乾癢等症狀,目前已研發包括:洗淨、外用乳霜與修復龜裂的膏劑等系列製劑產品,成份萃取自天然的草藥與藥材。針對病人敏感的特殊皮膚量身訂做,參考古籍方劑,採用麻油、苦茶油等天然食用油為基質,乳木果油、蜂蠟來調和製劑,產生溫和清潔、保濕效果。
針對秋冬季節的乾燥,調整生活與飲食,莊佳穎醫師建議,多吃潤燥食品,如白木耳、山藥、秋葵、蓮藕、蓮子、百合、枸杞、大棗,這些食物有潤燥養陰的效果,有助滋潤皮膚黏膜。平時皮膚就容易偏乾燥、發紅、乾裂,口乾舌燥便秘屬火氣大的族群,最好避免麻辣鍋、燒酒雞與當歸雞等等偏溫熱、辛燥的食品,也要少吃含酒的料理;秋冬皮膚容易乾癢的族群,不宜太頻繁的泡溫泉、或者洗太熱的水,以免皮膚的油脂被水沖洗走,加重皮膚乾燥。
另外呼吸道過敏屬免疫功能不穩定,這類病人頭暈、打噴嚏、鼻塞頭脹脹的,建議進入溫差大地方、起床或出門前戴口罩,回家時頭脹脹不舒服吸些溫暖的水蒸氣,有助緩解呼吸道不適。
圖片來源:臺中慈濟醫院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