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派記者 玉女 報導】近日到臺北市立動物園參觀企鵝館的民眾,對黑腳企鵝展場內擋在人工巢穴前的水桶充滿疑問,好端端的為什麼要堵住牠們回「家」之路呢?原來是保育員為了讓黑腳企鵝能多活動,更避免在非繁殖季節因為爭搶巢穴而打鬥受傷的權宜之計,再過一陣子等換羽期結束,保育員就會移開水桶,讓牠們進入「公平競爭」的求偶模式。
每年11-12月在賀爾蒙的刺激下,黑腳企鵝開始進入換羽期,讓一整年下來耗損、髒掉的羽毛能夠汰舊換新,換上新裝、精神飽滿的黑腳企鵝隨即進入繁殖期,就會開始尋找合適的巢穴,準備繁殖育雛。
民眾在企鵝館看到的這些水桶「臨時裝置」,其實有重要的實務功能。保育員除了希望黑腳企鵝多在「屋」外活動,讓牠們不要整天「宅在家」,多花些時間享受冬陽及下水游泳活動筋骨,也為了減少個體間不必要的打鬥行為。原來,每隻黑腳企鵝都有偏愛的巢穴,為了搶到心目中黃金地段上最好的巢穴,牠們會不斷的向占有者挑戰,直到大勢底定時,大概每隻企鵝都早已傷痕累累。
因此,為了讓黑腳企鵝們進入正式繁殖期時,可以健康且公平的競爭,保育員會等到牠們換羽結束時,再移開這些堵住洞口的水桶。因此現在三不五時,還是可以看到黑腳企鵝「鍥而不捨」想要鑽過水桶擠進巢穴的行為,樣子相當逗趣。
最近天氣漸漸轉涼,依然不減民眾想看看企鵝的熱情,雖然要目睹臺北動物園的企鵝下水游泳實屬不易,但還是可以到企鵝館碰碰運氣,也許就能幸運地欣賞到牠們敏捷而優雅的泳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