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派記者 江文賓 報導】67歲吳女士,過去有多種慢性疾病病史,今年四月一次胸部X光片檢查,發現右上肺有3.5公分的腫瘤,經切片與全身正子檢查證實為早期肺腺癌,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腫瘤照護中心立即啟動全人整合小組評估,召集跨團隊心臟科、新陳代謝科、胸腔內外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多位專家為這位有多種慢性疾病史女士,建議最佳治療方式:因手術風險過大,本院放射腫瘤治療團隊建議採免開刀的[動態導航光子刀]進行12次的立體定位高劑量放射線治療療程(Sterosta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
臺中醫院放射腫瘤科廖志穎主任表示,早期肺癌一般以開刀和術後評估後續化學治療為主,但近年因為放射治療影像導航技術和四維動態腫瘤呼吸評估技術進步,針對小於5公分無其它淋巴結或遠端轉移的第一期肺癌患者,考量年紀或慢性疾病等其他因素,若無法接受手術切除腫瘤時可以選擇[立體定位高劑量放射線治療-SBRT],達到與傳統手術相當的局部控制率和存活率。
吳女士接受3週的放射線治療(一週四次,每次20分鐘),儘發生輕微的咳嗽和疲勞副作用,順利完成立體定位高劑量放射線治療療程,後續三個月的電腦斷層追蹤檢查,腫瘤幾乎消失不見,吳女士原本擔心因身體無法開刀錯失治療機會,還好有放射腫瘤團隊提供精準的[立體定位高劑量放射線治-SBRT],提供她治癒的機會。
臺中醫院放射腫瘤科廖志穎主任表示,癌症治療就像打仗一樣,單兵作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台中醫院腫瘤照護團隊重視橫向醫師溝通、垂直病人溝通,輔以個管師、營養師、心理師擬訂最佳的癌症作戰計畫,配合最新的治療儀器,才能又一次完成困難案例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