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 玉女 報導】在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指導下,台北市立動物園與台灣仿生科技與五生產業發展協會於昨日(11/28)共同舉辦了「2015仿生科技論壇」,藉由向38億年的生物智慧學習,開拓台灣在「水、能源、糧食」領域的新視野,期盼藉由推動仿生的應用,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連帶提升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長期致力於結合生物、生技、生態及社經領域的學術創新,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育、教育及永續利用的科學基礎。台北市立動物園多年的努力,讓園區成為生物多樣性絕佳的體現場域,再加上台灣仿生科技與五生產業發展協會所扮演的跨領域與仿生應用的平台,這場論壇吸引了來自政經學界人士以及對前瞻未來抱持積極態度的青年學子前來聆聽。
在巴黎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 21熱烈討論人類工業革命為環境帶來的重大衝擊,以及各國的因應之道、共同遵循的約定。其實人類與其他的生物同屬於地球的一份子,也就是”Biodiversity is Us”的概念,我們與其他生物為了生存的目的幾無差異,然達成的方法卻有天壤之別,而這些的差別也導致了環境的沉重負擔。在反思後,全球興起仿生科技的應用,藉由向大自然的智慧學習生存的機制與策略,改善人類的科技,讓人類社會更能適應於地球的運行。此外根據美國費爾馬尼安商業與經濟研究所(Fermanian Business & Economic Institute, FBEI)預估,到2030年仿生相關產業也將為全球創下 1.6兆美元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經濟發展」與「環境維護」並非矛與盾的相互牴觸,仿生科技扮演的便是鏈結兩端的橋樑。
「水、能源、糧食」,現今人類社會三大關鍵議題,以往總是分向獨立處理,然歐盟與美國正視其深度關聯性已組成跨領域團隊共同解決此三大挑戰。台灣為海島國家,面對這三大挑戰的急迫性遠大於幅員遼闊的大陸國家,然我們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若善加維護,將能成為國家發展的有力資產,啟發更多永續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