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派記者 玉女 報導】臺中市屯區藝文中心12月12日(六)起舉辦「而立豐采-詹前裕膠彩創作 30週年紀念展」。東海大學美術系詹前裕主任創作膠彩30年,從古典繪畫出發,表現到各地旅遊的意象,以及生活中的人文蘊育,宜古宜今,樹立獨特風格。在這個膠彩創作而立之年的豐收時刻,屯區藝文中心精選系列作品展出,呈現詹老師特殊的美學風采,歡迎蒞臨參觀。
30年的膠彩創作詹老師依著他的生命歷程、生活體驗而有所轉折,早年探索期以絹本花鳥創作為主,其中象徵愛情的鴛鴦是常見的題材,搭配膠彩的柔美色調,充滿了浪漫氛圍,詹老師也常以鴛鴦作品祝賀新婚家庭美滿幸福。1997~2004年「松石格系列」以金箋紙創作,是研究所時期鑽研宋畫水泉的深入探索,同時期「海岩系列」以金箔、銀箔再現唐代金碧重彩的裝飾風格,其中表現東北角龍洞海岸景觀的《海岩(廿二)》,以金箔銀箔呈現海岸岩石肌理,並於銀箔上加以溫泉精硫磺水呈現古老的色彩,而飛翔的海鷗、動感的浪濤為畫面帶來生命力,這動靜對比的呈現正是東方山水畫所喜歡表現的感覺。延續古典養分,以創新技法表現,大膽卻又適時收斂,詹老師呈現獨特的膠彩美學。
2001~2003年「野鳥之夢系列」以擬人手法思考夢想、自由;而「雪韻系列」、「五彩山意象系列」表現遊歷黃山、新疆所見之震撼景象;近年,因機緣與宗教相遇,宗教題材「聖地系列」「福音西傳系列」以主觀色調寄託生命思考,2012~2014年間,詹老師遭逢妻子罹病逝世的衝擊,透過「玉山圓柏系列」作品,以臺灣高山險峻環境中曲折生長的柏樹,表現妻子堅強的求生意志;最新創作「牡丹小品系列」則是旅遊杉林溪時得到靈感,牡丹的美另眾人驚嘆,展覽中可以看到粉色、白色、金色等不同顏色表現象徵富貴的美麗牡丹,藉著牡丹探討色彩的運用。
奠基於古典素養,以深厚的美術理論為養分,融入生命的感悟、旅遊的見聞,回顧這30年的精彩傑作,詹老師的膠彩創作正反映了他的人生歷程,樹立了獨特的膠彩美學。屯區藝文中心本次舉辦「而立豐采-詹前裕膠彩創作30週年紀念展」,完整呈現一路走來的創作軌跡,與大家分享詹老師點滴耕耘30年的豐碩成果,期望能夠為膠彩的推展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