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025-07-14
  • 頭條
  • 財經
  • 社會
  • 文教.科技
  • 專題
  • 娛樂影劇
  • 政治
  • 國際
  • 運動
  • 生活
News586傳媒

News586傳媒

Primary Menu
  • 頭條
  • 財經
  • 社會
  • 文教.科技
  • 專題
  • 娛樂影劇
  • 政治
  • 國際
  • 運動
  • 生活
即時
  • 頭條

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省中醫師協會主任委員張偉教授談《中醫藥法》將使中醫藥煥發新活力

News586 總社長孫崇文 2017-02-07

“醫德似美玉,醫術如赤金,良藥治傷痛,厚德載仁心”——張偉

張偉,二級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中醫肺病學泰山學者崗位特聘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山東名中醫藥專家、知名專家、山東省中醫師協會主任委員。

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省中醫師協會主任委員張偉教授。吳思強攝影
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省中醫師協會主任委員張偉教授。吳思強攝影

【記者吳思強、游勝鈞聯合攝影報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山東省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於2017年2月5日上午9時在山東會堂隆重開幕。山東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會期五天半,將於2月10日閉幕。在政協會議期間,我們有幸採訪到省政協委員張偉教授,張偉教授現擔任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肺病科主任,山東中醫藥大學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間質性肺病研究室主任,兼任山東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防治傳染病工作專家委員會成員;山東省醫學會第二屆臨床流行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罕見疾病防治協會第一屆理事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山東省科技與獎勵評審專家;《中國組織工程研究》執行編委;《世界感染雜誌》編輯委員會委員;《中西醫結合學報》、《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山東中醫雜誌》、《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審稿專家;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省科協常委。

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省中醫師協會主任委員張偉教授在山東省政協會議參加小組討論。吳思強攝影
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省中醫師協會主任委員張偉教授在山東省政協會議參加小組討論。吳思強攝影

張偉教授先後獲得多項榮譽稱號: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山東省突出貢獻科學家;山東省衛生系統傑出學科帶頭人;山東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第六屆山東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山東省千名知名技術專家;中國中醫藥十大傑出青年等。

張偉教授從事臨床科研20多年來,帶領以呼吸內科為主體的學術團隊不斷總結診治經驗,敢於創新,並將其他學科理論引入中醫臨床與科研研究當中,提出自己的學術觀點,形成了獨特的學術特色和臨證風格,研究成果被同行公認與贊同。

中醫藥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中醫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中醫藥法》在第一條即指出:“為了繼承和弘揚中醫藥,保障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保護人民健康,制定本法。”這足可見我國對中醫藥的重視程度。張偉教授認為“從天地玄黃,日月洪荒至今,歧黃之術幫助炎黃子孫扛過一次次的瘟疫和劫難,可近年來,中醫在華夏的土地上卻是日漸式微,近期我國醞釀了近3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於2016年12月25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獲審議通過,將於2017年7月1日起施行。不得不說,《中醫藥法》是我國首部全面、系統體現中醫藥特點的綜合性法律,對於中醫藥事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談及現在中醫發展的環境,張偉教授認為當前中醫的工作環境較他20多年前剛參加工作時有了巨大的提升,他說:“那時我們醫院一個科室只有10多張床位,而現在僅肺病科一個科室已經達到兩層樓,100多張床位。足可見發展之快,變化之大。”

中西醫結合治療要堅持
中醫藥事業是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實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我國醫藥衛生事業中的作用。國家鼓勵中醫西醫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西醫結合。也有利於國內各級中醫醫院的發展。張偉教授指出《中醫藥法》的這些條款以開闊的眼界,指出了中西醫結合的臨床發展方向。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中醫,熱愛中醫。根據張偉教授多年累積的工作經驗,他發現在許多疾病的治療上,中西醫結合的療效更好。例如間質性肺炎、慢阻肺、哮喘,肺癌的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都有很好的效果。“在我們醫院,西醫是為中醫服務的,説明大夫判斷病情,幫助患者緩解病情。”

自製藥劑將要迎來春天
中醫的湯劑歷史悠久,湯劑可追溯至商代伊尹的《伊尹湯液》,除湯劑外,中醫方劑還有酒、茶、露、丸、散、膏、丹、片、錠、膠、曲,以及條劑、線劑等多種內服、外服劑型。張偉教授認為這都是中醫不可或缺的“寶貝”,《中醫藥法》提出:“國家鼓勵醫療機構根據本醫療機構臨床用藥需要配製和使用中藥製劑,支援應用傳統工藝配製中藥製劑,支持以中藥製劑為基礎研製中藥新藥。”在此之前中藥製劑使用必須經過“註冊”,但《中醫藥法》實施後,自製劑只需通過相關藥品管理部門“備案”即可。醫療機構中“老中醫”的經驗方,將可以更加方便地製成中成藥,讓更多患者受益。允許醫療機構根據臨床需要,憑處方炮製市場上沒有供應的中藥飲片,或者對中藥飲片進行再加工。這對一些受“特殊藥物”限制的“偏方”、“秘方”來說可謂迎來了春天。”當然,張偉教授也強調,對於“自製劑”《中醫藥法》中也體現出扶持與規範並重。我們可以預想,《中醫藥法》對挖掘《傷寒論》、《金匱要略》中的經典名方會起到積極引導作用。

注重傳承,夯實經典
《中醫藥法》中對中醫藥人才培養及資質認定制定了相關細則,這些條款注重了中醫藥經典炮製及臨床實踐,強調了帶教授業傳授中醫藥理論及技能的重要性,鼓勵開展中西醫結合教育。張偉教授擔任研究生導師近20年,帶教碩士研究生100余人,博士研究生10余人。在這近20年的帶教過程中,他總結出現代教育方式與傳統師承教育方式相結合,特別是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更有利於學生的“成長”。

 張偉教授認為:“師承對於中醫學生學習望聞問切,尤其是脈診,尤為重要。正所謂“心中了了,指下難明”說的正是脈診。我從小跟著父親學習,給病人把脈,發現就是感冒這種‘小病’光看書也是治不好的,跟父親時時學習之後,才敢為病人治病。”因此,在臨床帶教上,張偉教授格外重視對學生的教育,注重傳承!”

中醫藥更要講創新
《中醫藥法》中對中醫藥的科學研究等方面也有相關規定,國家鼓勵各中醫機構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傳統中醫藥研究方法,開展中醫藥科學研究,加強中西醫結合研究,促進中醫藥理論和技術方法的繼承和創新。2015年,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獎,可謂中醫藥乃至中國醫學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我們中醫中藥在諸多古籍中有太多的經方驗方,每一個都可能是另一個‘青蒿素’,每一個都可能成就另一個“屠呦呦”,中醫藥不僅要傳承,更要發展,要創新。我國也在不斷建立和完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科學技術創新體系、評價體系和管理體制,推動中醫藥科學技術進步與創新。張偉教授認為,繼承,可以讓中醫的路走得穩,經方驗方的“藥到病除”,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創新,可以讓中醫的路走得更寬,更長。近兩百年,西醫的發展日新月異,那我們中醫一樣可以,現代化未嘗不是中醫發展的方向之一。繼承與創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中醫藥法》明確了中醫藥事業的重要地位和發展方針。我們時常在影視劇中看到,“白鬍子的老中醫,一把脈,全身的不舒服,一條不落,了然於心”。這雖然是一種藝術表現手法,但也說明了中醫臨床中‘四診合參’是必不可少的。“中醫診所主要是醫師坐堂‘望、聞、問、切’,簡便廉驗,相對于西醫,對檢驗儀器的依賴性較弱,這也是中醫大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張偉教授如是說。

  張偉教授指出:《中醫藥法》鼓勵及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醫療機構,並為社會辦理中醫機構人員充分鬆綁。這也顯示了對民營和公立中醫醫療機構的平等對待。有利於“民間中醫”的進一步發展。對此《中醫藥法》也相應改革完善了中醫醫師資格管理制度,給予了“民間中醫”充分的發展空間,那些確有一技之長,但苦於“執業醫師資格”限制的“民間中醫”經實踐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者即可獲得中醫醫師資格。同時還改革完善了中醫診所准入制度,將中醫診所由許可管理改為備案管理,方便中醫診所的開立,為許多中醫藥從業人員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中醫藥法》注意到了中醫藥扶持與規範並重,明確規範了中醫藥從業行為。加大了扶持力度,鼓勵發展中藥材規範化種植養殖,加強道地藥材生產基地的環境保護,同時嚴格管理農藥、肥料等農業投入品的使用。對於近年來中藥材行業存在投機取巧、虛假宣傳、中藥材品質下滑等問題,《中醫藥法》加大了對中醫藥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這些有助於保障中醫醫療服務和中藥品質安全,有助於繼承和弘揚中醫藥,促進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

  張偉教授認為。《中醫藥法》頒佈實施,有利於中醫中藥的科學化、規範化發展。在發揮中醫中藥本身特色的前提下,通過加強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使中藥走向標準化,實現品質可控,並能達到精准化。《中醫藥法》強調了法律責任,既對政府責任做了規定,也對執業機構、執業人員做了合理監管,同時對超範圍執業的法律責任做了界定,對消除社會亂象,規範中醫藥診療秩序,將起到有效監管及規範作用。

Tags: 吳思強 張偉

Continue Reading

Previous: 七代人,超級震撼的500人全家福
Next: 著名小品演員趙本山現身九華山後山
台中清水分局關心您
霧峰分局關心您

新聞曝光合作夥伴

近期文章

  • 市府攜手慈濟志工 深入七股西寮災後復原 2025-07-14
  • 台中運動局舉辦康橋水岸公園免費獨木舟體驗 專業教練指導安全無虞 2025-07-14
  • 綠色場域遇上感性藝術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展出曾英棟大作 2025-07-13
  • 人車分道更安心!中市潭雅神綠園道沿線大升級 2025-07-13
  • 需要的地方我就在! 回應嘉義需求 中市建設局延長支援至7/16 2025-07-13
  • 寓教於樂學環保 龍井區隊領200學童闖關學習環保知識 2025-07-13
  • 中市府辦「社區解謎 Let’s Go」熱鬧登場!市民變身解謎偵探 打造樂居生活 2025-07-13
  • 《聲紋風景》攜市民共創台中聲音地景 聽見城市、聽見永續! 2025-07-13
  • 大里人潑水節嗨翻十九甲健康公園 清涼一夏! 2025-07-13
  • 中市客委會引領重返台灣百年前好聲音! 2025-07-13

新聞分類

2017 年 2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  
« 1 月   3 月 »

您可能錯過的新聞

市府攜手慈濟志工 深入七股西寮災後復原
  • 社會
  • 臺南市

市府攜手慈濟志工 深入七股西寮災後復原

2025-07-14
台中運動局舉辦康橋水岸公園免費獨木舟體驗 專業教練指導安全無虞
  • 生活
  • 高雄市

台中運動局舉辦康橋水岸公園免費獨木舟體驗 專業教練指導安全無虞

2025-07-14
綠色場域遇上感性藝術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展出曾英棟大作 圖 開幕式來賓在曾英棟老師作品前合照-右起陳佳君局長-南藝大校長邱上嘉-曾英棟老師-劉湧昌董事長伉儷-台中市立圖書館曾惠君館長及汪家灝總監 記者王偉翻攝
  • 文教.科技
  • 臺中市

綠色場域遇上感性藝術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展出曾英棟大作

2025-07-13
人車分道更安心!中市潭雅神綠園道沿線大升級 圖 中科實驗中學校門口前方2處空地-綠化整建並新設景觀燈 記者王偉翻攝
  • 生活
  • 臺中市

人車分道更安心!中市潭雅神綠園道沿線大升級

2025-07-13

News586傳媒

邁入第15年深入本業的新聞報導,加強篇幅,擴大轄區報導,出刊彩色報紙報導,以回饋社會大眾,讓讀者更快速知道所發生的大小新聞與常識。

主要以提供每日更新最新新聞,如:國際、科技、政治、社會、地方、兩岸、國際、財經、數位、運動、娛樂、生活、健康、旅遊類別新聞

【總社採訪中心】

廣告、爆料專線:

0900777721

focusnews@yahoo.com.tw

【臺南採訪辦公室】

台南市安南區安中路

 

【南部採訪中心】

廣告、爆料專線:

0981381438

pkpk5345534588@gmail.com

合作夥伴

  • 焦點傳媒社(本社)
  • PCHOME
  • 蕃薯藤
  • LIFE生活網
  • 奧丁丁新聞
  • 媒事看新聞
  • 天天上新聞
  • 是新聞
  • 囔囔社
  • News586傳媒介紹
  • News586傳媒線上記者
  • 線上記者規約
  • News586傳媒公告
  • 頭條
  • 財經
  • 社會
  • 文教.科技
  • 專題
  • 娛樂影劇
  • 政治
  • 國際
  • 運動
  • 生活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 MoreNews by AF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