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銀澤/台中報導)
腦性麻痺是指大腦中的中樞神經系統,在發育成熟之前受到損傷或受到損傷或發生病變,而導致其運動機能發生障礙。發生的時間通常在出生之前或出生不久,也就是還在發育中的大腦,其控制運動方面的細胞受到傷害,使的肌肉控制方面發生障礙,所以腦性麻痺病人一般來說會有無力或是僵硬的情形發生。
不過腦性麻痺和小兒麻痺並不相同,腦性麻痺患者的肌肉通常不是完全癱瘓,但其傷害可能會影響動作以外的其他腦部區域,因此使腦性麻痺兒童可能同時有視覺、聽覺、語言或學習上的障礙,是屬於多重障礙類別。
神經阻斷術是目前治療腦性麻痺痙欒問題的一種方式,主要包括酚劑神經阻斷術及肉毒桿菌毒素的注射,這兩者皆數於局部性及暫時性的治療,療效大約持續3~6各月,適用於局部性肌肉痙欒的腦性麻痺患者。
酚劑神經阻斷術直接將酚劑注射於支配該肌肉的神經分支上,注射時需使用神經肌肉電刺激器,定位神經之位置,注射的技術較困難,注射時較疼痛;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只需將藥物注射於肌肉內即可,技術簡單,較不會疼痛且併發症少,目前幾乎已經取代酚劑神經阻斷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