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秀卿/台中報導) 歌劇院(NTT)「指環四年計畫」邁進第三年,第三部曲《齊格飛》為「秋天遇見巨人」系列揭開序幕,目前節目平均票房已突破八成,將於雙十國慶日10月10日、12日及14日隆重登場。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表示:「華格納曾說『我們都用感覺來認知,再以理智做為行動』。華格納在創作《齊格飛》中,曾中斷12年才復筆,但當再次提筆後,這齣作品的音樂性與戲劇架構更加深厚豐富與精采。」
指揮呂紹嘉表示:「每年很期待來到臺中國家歌劇院與新舊朋友相聚,與一流藝術家合作並保持為藝術全力奉獻的心,合作三年最大的感想是與歌劇院共同成長、與臺灣聽眾一起分享這齣偉大的歌劇。這次《齊格飛》是《指環》聯篇四部曲中,最光輝燦爛的樂章,也預言眾神將之毀滅。每一年排練過程,更精煉及成熟地來呈現作品內涵,越來越深入華格納思想與哲學精神。我們已期待明年最終章《諸神黃昏》的演出,將是《指環》最完美的里程碑。」
拉夫拉前衛劇團執行導演艾斯特邦.穆諾茲表示:「《齊格飛》是一齣童心未泯、喜劇成份高的樂劇。我們將顛覆《齊格飛》過去茹毛飲血的原始森林印象,改以未來科幻詮釋古老的神話。去舞台上曾出現的巨型機械裝置元素,將重新賦予另一種說故事方式,相當驚喜有趣,值得觀眾進劇場感受。」
另外,為回顧前兩部《萊茵黃金》、《女武神》,及明年的最終回《諸神黃昏》,NTT特別策劃《指環》歌劇創意製作影像展,精選1976年拜魯特百年紀念演出迄今5部代表性的演出作品,即日起至10月14日於歌劇院凸凸廳開放免費聆賞,讓大家充分感受華格納歌劇《指環》所締造的新世紀傳奇風采。
在真實人生裡,撰寫《指環》的華格納正逢人生最顛沛流離時期,但他對藝術創作屹立不搖的改革信念,誓言不再為娛樂及王宮貴族而寫,希望為人類、為德意志民族譜寫樂劇,將音樂、戲劇和詩歌結合,創造史上第一個總體藝術概念並完成《指環》四部曲的英雄大夢。
《尼貝龍指環》四部曲,故事架構源自中世紀北歐神話,其中核心人物齊格飛,他所代表的光輝形象、純粹與純真的人格特質,正是華格納內心最嚮往的英雄樣態。懵懂無知的少年英雄齊格飛,不畏恐懼鑄造寶劍,擊敗巨龍奪回指環與寶物,勇闖火燄山並抱得美人歸。相較前兩部《萊茵黃金》及《女武神》天神交戰故事,《齊格飛》劇中將戰場移往人界,以〈鑄寶劍〉、〈屠巨龍〉、〈救美人〉三幕三景,描寫一場追尋自我、對親情與愛情渴望的冒險之旅。
此次劇中靈魂人物齊格飛為德國法蘭克福歌劇院的男高音文森.沃夫史坦納(Vincent Wolfsteiner)飾演,他渾然天成的音色富有渾厚、清晰及穿透力深受樂迷喜愛,2013年擔任紐倫堡國家劇院《指環》獨唱歌手,擔綱齊格蒙、齊格飛等男高音要角,成為全球最佳《指環》詮釋者之一。文森.沃夫史坦納表示:「齊格飛在第三部曲中是台詞量最多的角色,長達2,770句;而三幕的樂曲風格迴異,角色心境、聲音詮釋更是極具挑戰。」飾演迷魅的男高音羅德爾.羅塞爾(Rodell Rosel)首次來台,是目前為國際各大歌劇製作公司競相邀演的歌手,他以偏丑角的方式詮釋迷魅諂媚、邪惡、蝕骨入心的貪婪元素,創造角色豐富多變的個性。飾演布倫希德的蘇珊.布洛(Susan Bullock)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戲劇女高音,其獨特聲線與精湛演技於2014年獲頒大英帝國司令勳章,並成為首位在皇家歌劇院兩個月內連續四周飾演《指環》布倫希德女高音角色。飾演阿伯利希的男中音內森.貝格(Nathan Berg)則以無懈可擊的演唱技巧著稱樂壇,屢獲葛萊美獎和朱諾獎提名。
飾演法夫納的男中音安迪亞.席維斯特利(Andrea Silvestrelli),曾擔任歌劇院開幕季《萊茵黃金》法夫納及《女武神》渾丁角色,以渾厚、暗鬱又具脅迫性的聲音著稱,這次他將變身機械巨龍,在岩洞中看守指環。曾飾唱《萊茵黃金》、《女武神》佛旦的尤卡.拉斯勒能(Jukka Rasilainen),以宏亮沉穩的男中音色,震懾觀眾之心。這次他將以佛旦化身為流浪者落入凡間,三段精采演技表露出他非凡詮釋魅力。面對比神祇位階低的侏儒迷魅,他深謀遠慮之話語仍保有過去眾神之王野心與氣度;但面對愛妻艾達的時刻,卻流露出身為丈夫的細膩感情與溫暖人性;最後面對血脈至親的子孫齊格飛,齊格飛自由意志的靈魂與英雄氣概,讓他轉化寄望之心同時也宣告隱退的決心。去年《女武神》站在巨型機械手臂上,採飛行之姿演唱的臺灣女高音張嘉珍與林孟君,演後廣受各界好評,再度受邀演出大地之母艾達與智慧林中鳥,她們是全劇最關鍵的角色,猶如母愛光環般指引齊格飛解除重重危機。
能演唱華格納歌劇的聲樂家皆是箇中翹楚,尤其唱高音時,聲樂家需站立讓身體下盤扎穩,音量才能響遏行雲。演繹拉夫拉前衛劇團的版本,除挑戰演唱實力,更需要克服高空恐懼,超越一般聲樂家的體能與膽量。〈森林呢喃〉場景中,林中鳥將被懸吊在9米高空,在半空中移動唱出嚶嚶鳥語的天籟美聲。今年暑假歌劇院推出機器人歌劇《格列佛的夢》其導演羅朗.歐貝特(Roland Olbeter),同時也是《指環》舞台設計重要推手,他表示「拉夫拉重新詮釋《指環》的信念,屏棄傳統靜態的舞台布景道具,改以會移動的機械裝置,融合馬戲、人體特技與虛實幻影投影效果,降低觀眾觀賞歌劇的門檻。」在〈鎔鑄之歌〉的舞台上燃燒著高溫火爐,歌手仍需一邊敲打鐵錘一邊跟隨強烈的樂曲節奏輝煌高唱。此次加入新的角色機械巨龍,由德國自動化科技大廠Festo共同研發製作,從自然界汲取靈感,以仿生幾何造型打造巨龍身軀,全長共8米,強烈視覺搭配舞台聲光效果,齊格飛驚險刺激的屠龍過程,深深攫住觀眾目光。
歌劇史上野心最大的革命性作品《尼貝龍指環》,自1869年首演至今見證了劇場技術的不斷革新,是當代劇場製作的試金石。歌劇院特別邀請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鴻鴻策劃,選映五部精彩之作,分別為2006丹麥皇家歌劇院《萊茵黃金》、1992德國拜魯特節慶劇院《女武神》、2003德國司圖卡特國立歌劇院《齊格飛》、1979德國拜魯特節慶劇院《諸神黃昏》以及加拿大劇場導演羅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編導製作,新世紀最受矚目的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指環》的幕後秘辛,邀請民眾一同窺看當代劇場詮釋指環的藝術新視野。展覽地點位於臺中國家歌劇院 5樓 凸凸廳,即日起至10月14日,每日11:30-20:00免費開放入館欣賞。
歌劇院「秋天遇見巨人」系列中,如《齊格飛》、《小美人魚》以及《圍城》等製作龐大的演出,需要專業劇場技術的全力支援,才能完整呈現令觀眾驚豔的舞台效果,但因中部沒有表演藝術相關科系使得劇場人才缺乏,演出多需仰賴來自北部的專業劇場技術人員執行。有感於此,藝術總監邱瑗自6月上任後,即開始研擬搭建「中部劇場平台」,透過資源串聯與中部場館建立夥伴關係,一齊培育表演藝術人才,共創中區藝文生態「共好」。
邱瑗特地邀請兩位新任副總監李忠俊以及汪虹擔任「中部劇場平台計畫」掌門人,發揮各自對劇場技術以及藝術行政的專業,與中、彰、投、苗北主要的藝文場館結盟,推動在地表演藝術人才培育、優質國內外節目中部巡演以及中部場館升級的專業支援。
副總監李忠俊為歌劇院創館重要推手之一,原為歌劇院演出技術部暨工務部經理,身懷三十年的舞台監督資歷,是果陀劇場、屏風表演班等演出團隊唯一指定合作之舞台監督;副總監汪虹過去擔任紙風車基金會以及綠光劇團行政總監,具有豐富多元藝術行政管理資歷,為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發起人,更參與製作多部綠光劇團經典大作。
為推動計畫,副總監李忠俊親自走訪中部場館,如苗北藝文中心、員林演藝廳、南投文化中心以及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轄下文化中心,了解場館對「中部劇場平台」的期待,發現場館共同的困難是缺乏劇場技術以及藝術行政人才,為此,歌劇院邁開了在地劇場人才培育的第一步,開辦「NTT學苑」提供理論與實務並進的課程,以歌劇院的資源協助未來表演藝術工作者無縫銜接課堂知識與職場實作。此外,為響應文化部所提出之藝文場館營運升級計畫,作為中部國家級場館,歌劇院將積極提供其他中部場館專業建議與支援,軟體方面可分享藝術專業組織營運方法以及行銷策略以提升在地藝文觀賞人口,硬體面亦可協助場館進行劇場設備之更新與保養工程,期待透過在地藝文專業人才的養成與中部場館升級,活化中區藝術產業動能,擴大藝文消費市場。
在推動「中部劇場平台計畫」深化在地連結的同時,副總監李忠俊將規劃讓歌劇院和國外劇場與時俱進的場館優化工程,進行如電力及空調系統的改善;副總監汪虹則統理營運業務,打造重視使用者體驗的歌劇院「友善場館精進版」,讓民眾更願意走進歌劇院,藉由兩位副總監的長才進行全方位軟硬體的升級,全面提升歌劇院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