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晉輝、郭政隆/嘉義市報導〕嘉義市政府於15日發佈文化局施政成果,其中說明嘉義市立美術館已爭取到文化部前瞻經費補助4,700萬元,總工程經費2億4500萬元,今年3月已正式開工;而嘉義市前市長黃敏惠則回應說,嘉義市立美術館自2012年開始籌建,2014年選定舊菸酒公賣局為預定地,2015年涂醒哲市長上任後發生另外選址的風波,最後仍落腳舊菸酒公賣局,延宕至2016年才完成改建工程設計,2018年3月28日開工動土,預計2019年6月完工;張秀華議員也表示,如果沒有換址風波,動工日應該已經是啟用日。
黃敏惠16日上午召開文化力政見記者會,出席的市議員張秀華先行發言表示,涂醒哲上任後所引起的美術館換址風波令人扼腕,要不是「黃規涂不隨」,嘉義市美術館早就完工啟用了;另位出席的傅大偉議員則對舊監改制獄政博物館的第二期工程進度停滯4年感到惋惜,表示這讓嘉義市失去亮點機會。
黃敏惠說,嘉義市立美術館的籌建,文化人引頸期盼,但在主政者「黃規涂不隨」的偏執下,延宕三年,又回到起點,犠牲城市的競爭力及人民福祉;黃敏惠強調,施政的延宕讓人文城市失去光彩,她為嘉義市量身打造文化力政見,要延續施政,讓嘉義市藝術成風。
黃敏惠表示,美術館的重要性不是只有硬體建築完工就結束,它像一座美學基地台,發射美學電波至城市每個角落,她希望嘉義市民從小朋友到長輩老者都「美力覺醒」,發現生活的美好;曾有反對者問她說:嘉義有南故宮,為何嘉義市還要蓋一座不具規模的的美術館?她回說,南故宮的定位是亞洲文化,南故宮不會幫我們做美術教育,不會用藝術療癒我們的長輩,嘉義市小而美,我們養不起大而無當的美術館,但我們的美術館會延伸到社區公園、街道老屋、尋常百姓家。
黃敏惠並順勢推出她的的「文化力政見」,包括:將以過去的文化底蘊,打造嘉義市成為全台一流的文化大城;將全面接管、全面開放舊監,並啟動修復再利用工程,打造成為嘉義市「新網走」、創造體驗經濟商機,帶動地方繁榮;鏈結美術館、文創園區、鐵道藝術村、森林之歌、博物館、文化中心、森鐵北門驛、檜意森活村、舊監獄、KANO園區、嘉義公園、蘭潭等文化與觀光亮點,打造成為「嘉義文化新絲路」,帶動商機;興建「嘉義市圖書總館」,成為文化新地標;完善「嘉義市立美術館」,重點典藏嘉義在地畫家的美術作品,再創嘉義畫都生命力,以美術館為核心,推展藝術教育,藝術家的展場不限於美術館,更擴及社區公園、街區老屋;將延宕已3年餘的「嘉義市文化資產中心」正式完成法制化,落實文化資產的修復、傳習、推廣與應用等工作。
黃敏惠的「文化力政見」還有,盤點現有歷史建築,進行修復與活化再利用工程,籌設「嘉義文學館」;利用現有市區老屋建築空間,創辦「嘉義書院」;在市區的大型公園設置「文學步道」、「美術步道」、「哲學步道」,將公園景觀與在地文學結合,加入文化元素,豐富公園的觀光內涵;點亮夜間的「檜意森活村」,增添夜間的文化休憩觀光景點;推動嘉義市街頭巷尾美學改造、發掘在地故事,成立「城市美學辦公室」,創造觀光人潮;形塑「老屋新城區」,讓百工百業以老屋為經營場域,促使更多新事業機會在老屋萌芽,打造城區生活新風貌;以文化為靈魂,吸引電影產業來嘉義市拍片,著重學生製片及新銳導演拍片,提供友善的環境及價格,造成群聚製片效應,創造「新電影產業」,帶動商機。
圖說:黃敏惠召開文化力政見記者會。(圖/記者郭政隆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