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586/記者黃誌寬報導】近來大新竹升格議題持續延燒,民進黨與綠黨新竹市議員在「警光一村」宿舍前,現場聚集多位民眾,痛陳新竹縣政府罔顧居住權,拒絕溝通與安置,就逕自將新竹市轄內的縣有地公告標售或都市更新招商,只有透過升格、事權統一,才能終止新竹縣粗暴的土地處分手段。新竹市議員陳建名、劉康彥、鄭美娟、施乃如、曾資程、李妍慧、劉崇顯與新竹市警光一村、南勢里米粉寮居民以及柯建銘委員特助林盈徹一同召開記者會,點名新竹縣政府無視新竹市民居住權益。
長年住在警光一村的邱伯伯說,當年他是以積分排序才換得入住資格,他強調,現有住戶都理解,根據規定「符合續住之資格者,准予續住至『宿舍處理』時為止」,但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說趕走就趕走?公家機關就可以粗暴嗎?還是因為他們是新竹市民?」
國豐米粉第四代負責人郭事晟則說,家族在南勢米粉寮已有百年歷史,日治時期為配合建置新竹機場,遭政府徵收土地,包括現在從事米粉製造的工廠也都變成公有地,光復後只能繼續向新竹縣政府簽約租用。郭事晟無奈表示,縣市分家後,卻遭縣府片面中斷租約,甚至無預警標售,他們僅希望取得自己使用的150坪土地,但縣府從2019年起連續標售3次,始終堅持鄰近11筆近700坪土地一起招標,完全沒有轉圜空間,每天都擔心賴以為生的米粉廠,在縣府完成標售後煙消雲散。
新竹市議員陳建名指出,不論是警光新村或國豐米粉廠的案子,當地居民均陳情多年。根據他的統計,民國71年新竹縣市分家至今,新竹縣政府在新竹市轄內已賣出976筆、總面積達17萬5千平方公尺的縣有土地,目前還持有2532筆,共計近250萬平方公尺。陳建名說,許多縣有地都位在新竹市的精華地段,他能理解縣府為充足財政而處分縣產,但處分過程手段粗糙,沒有溝通、協調,更遑論安置作為,就直接進行公告標售或都市更新招商,無視居住正義,實在讓人無法接受。
市議員劉康彥也提到,縣市分家後,彼此對土地使用的邏輯天差地遠,市府考量都市發展,縣府只當成ATM。他舉例,2019年市府透過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將16筆公告現值約3.8億的縣有地變更為公園用地,提升市民生活品質,卻引發縣府與縣議會群起反對。劉康彥說,理由很簡單,因為3.8億的價值瞬間歸零,新竹縣當然跳腳,但土地使用與民眾的居住品質不應被狹持。
市議員李妍慧表示,新竹縣政府財政困難,只好「變現」位在市區的縣有地,像是護城河旁的新竹州圖,所幸被市府指定為文資而留下,但也衍生多年官司爭議;也有因產權複雜擱置處理導致舊城區發展受限的案例,如中正台、國際影城周邊。舊城區的沒落是民眾心中之痛,但市府因不具土地所有權,多年來無法有效介入或建設,只有透過升格根本解決,結束多年來的民眾間的情緒糾葛與對政府的不平憤恨。
市議員劉崇顯則指出,部份民眾關注大新竹升格議題時,對於縣府負債總額略低於市府感到訝異,這代表每當縣府面臨財政窘困時,就隨意標售處置市轄內的縣有地,把新竹市民當提款機的作法,唯有透過合併升格改善大新竹地區的財政,並將境內土地產權整合才能根本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