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586/記者張淑慧報導】全台約九成的野蓮都來自於高雄美濃,種植面積逾百公頃,銷售量也是全台之冠。「野蓮」原是鄉村地區的野生植物,當地居民只有在一般蔬菜欠收時,才會將野蓮變為盤中飧。但近年來發現野蓮富含膳食纖維與鉀、鈣、鎂、鐵等礦物質,而且熱量極低,每100克只有17卡,低卡高纖的特性搖身一變成為健康飲食的代名詞。加上美濃農會大力推廣,在以健康取向的飲食文化轉變與地方意識的雙重力道加持之下,儼然成為一種新興食材,熱炒或火鍋皆清脆爽口,受多數民眾熱愛,以至於投入野蓮種植並通過產銷履歷驗證的農民正持續攀升中。
野蓮栽培於水中,採收後需要人力摘除細根、葉柄,再細修鬚根,將處理過的野蓮進行單份量的秤重、束綁、捲收、裝入包裝並封口,從採摘到分裝過程非常繁瑣,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成本。隨著產量與需求提升,近來更打開了全聯與家樂福等大型通路,取得產銷履歷驗證已是基本要求,更何況對於穩定供貨、及小包裝化以因應都會區小家庭的消費習慣的要求,許多野蓮業者紛紛表示應接不暇,由於勞動人力不足、老化、少有青年願意接手,甚至只能望單興嘆,雖然需求暢旺,但卻不敢大量接單,實是有苦難言!
野蓮業者表示,產銷履歷驗證是高檔通路的通行證,除安全用藥管理外,品質與供貨亦須維持穩定一致,時常需要人力去巡田與紀錄,並分批次送農藥殘留檢測,尤其各賣場通路要求包裝大小規格不同,若能在包裝製程上進行優化,對整個產銷流程可說是如釋重負。
為解決野蓮產業的人力瓶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農改場)研發的「野蓮自動化包裝機」,採機電整合設計,機構含捲動部、吸袋部、套袋部、熱封部等模組,配合「PLC可程式化邏輯控制程序」,即可使野蓮自動捲曲成環形,並自動裝袋及封口。在機器操作上只要將野蓮放置於載台上,機器即可完成整套流程。比起傳統人工包裝,可節省五成以上的時間,加上機器可不間斷操作,省工又省力真正是事半功倍。在疫情期間更可減少人員的接觸,大幅提升食品安全的等級,若再搭配產銷履歷的貼標機,對於供應大賣場的急單,真如神一般的隊友。
野蓮包裝機為全台首創可捲野蓮、與相似的細絲蔬菜,且已取得我國專利;目前正積極辦理技術轉移。近期也與位於高雄美濃通過產銷履歷驗證的業者「阿香野蓮」與高雄各野蓮產銷班密切配合新鮮野蓮進行包裝試產與改善。在今年4月7日(四)於高雄市大樹區展翊實業有限公司進行野蓮包裝機技術發表會,邀請多家野蓮業者現場操作體驗,感受機器作業的效率與便利性,高雄農改場曾鉅翔助理研究員也表示程式可客製化,根據通路需求包裝袋的大小,調整包裝量的多寡。此項產品預計將在兩年內上市販售,以緩解野蓮的人力瓶頸,逐漸取代現今人工作業包裝方式,讓野蓮產業也邁入智慧化與自動化的數位轉型新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