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586 /總社長孫崇文、特派員陳聰明報導】
篆刻的章法千變萬化,方寸之間氣象萬千,一但進入篆刻境界著實讓人著迷。出生於台中綠川河畔的余永文老師畢業於高雄師範大學,曾任教於善化高中,余永文接觸篆刻後,無法忘懷那種用雙手一刀一刀、雕琢文字的感覺,從此致力於將篆刻生活化及現代化30年如一日,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它的趣味。首次在74藝術中心個展,展期至8月21日止。
詩集篆刻大師余永文表示;今天能夠在74藝術中心展出,特別感謝74藝術中心李文武大師全力支持,更加感謝長官嘉賓蒞臨,《在水一方》篆刻個展主題;志於道、太玄了,據於德、太深了,依於仁、太廣了,就近從”遊於藝 ”來吧。長年以來,我仰止於孔儒的繪事後素;藏焉、修焉於甲骨今石的懷抱與幽情、息奄、游焉於虞山趙古泥印篆的念理與術法;溯迴從之,僅此祝願心有所念;藝有所好的嘉樂君子們,有朝一日都能與其詩經裡“在水一方”的伊人相遇。真誠邀請喜好篆刻藝術市民前來觀賞與指導。
印章的歷史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商代,至戰國末期秦始皇統一六國,推行「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政策後,小篆成為全國通用的文字,躍上了篆刻藝術的主要舞台,不過真正要談到篆刻藝術興起,已經是明代,此時的文人會親自用石刻印,講究書畫時的落款用章,才真正將原本講究實用性的印章,轉變為重視藝術性的學問。而現今印章,大多數人的印象應該停留在坊間鎖印行中,用機械刻出來的木頭印章,而且人手至少都會有一顆私章,相對講究的人,會用石頭請人以篆刻方式呈現,公司行號的印章更是如此。
余永文表示,篆刻的章法猶如繪畫的構圖,在形式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印章的篆法、刀法無論有多精彩,章法平庸,就会前功盡棄。章法,是把所要刻的文字,根據印面位置一字一劃地置于印章之中,使其各得其位,整体虛實相間,顧盼生情,妙趣横生。
在傳統上有所謂「七分篆、三分刻」的說法,一般來說理解為必需先寫篆書再學篆刻,或許將其解讀為一門相輔相成的藝術,才能真正體現其中的精髓。余永文篆刻個展主題《在水一方》希望用他的作品分享給社會大眾一種夢想的追求,以暢游藝術的精神來體現。
1949年出生的余永文,個人著作有永文詩稿、永文詞稿、原始儒家的天上人間、永文金石選集一編、永文金石選集二編、永文金石選集三編等著作。本次首展余永文盼望懷抱著夢想、或在追求理想的朋友們,能用一生的心力 堅持下去、有朝一日必能和他的「在水一方」的「伊人」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