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586/記者侯姵伃報導】
每個人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曾經歷過短暫的頭暈,但當這種眩暈來得又急又猛烈,甚至讓人無法站穩,該怎麼辦呢?30歲的張小姐一直以來身體狀況良好,沒想到某天夜裡,半夜翻身時突如其來的天旋地轉感,讓她瞬間驚醒,起初以為是太累了,沒特別在意,但隔天清晨起床時,彷彿置身於雲霄飛車,劇烈的暈眩感讓她難以站立,甚至伴隨著噁心、想吐的症狀。這種強烈的眩暈持續30至40秒才稍微緩解,但只要一改變姿勢,暈眩就又會來襲。擔心身體狀況,她立刻聯絡朋友,趕往臺中榮總嘉義分院的急診室求助。
經過醫師詳細評估後,張小姐被診斷為「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症」,俗稱「耳石脫落症」。嘉榮耳鼻喉科主任邱于容醫師解釋,這是一種常見的突發性眩暈原因,當內耳負責平衡的耳石脫落並進入半規管內,就會影響原本的平衡機制,導致當頭部姿勢改變時,出現短暫但強烈的天旋地轉感,甚至可能伴隨噁心、嘔吐。
邱主任進一步說明,耳石脫落的原因尚未完全明朗,但可能與頭部外傷、老化有關,或曾經罹患前庭神經炎、中耳炎等耳部疾病。根據研究,耳石脫落症的盛行率約為2.4%,雖然較常發生於50歲以上的中高齡族群,但其實各年齡層都有可能遇到,而女性患者的發生率更是男性的兩倍。
這種暈眩雖然來勢洶洶,卻是可以透過簡單的治療來改善的。邱主任指出,耳石脫落症是一種「自癒性疾病」,耳石可能在數月內被人體自行吸收,但等待的過程中,頻繁的暈眩會影響日常生活。因此,臨床上常使用「耳石復位術」來治療,透過特定的頭部擺位動作,幫助耳石回到正確的位置,這個過程通常只需10分鐘左右。雖然部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感到暈眩加劇,但這只是暫時性的,不需要過度緊張。事實上,約90%的患者在進行耳石復位術後,搭配藥物治療與適當保養,可在2至3週內明顯改善,而復位成功的患者,治癒率可達80%。
不過,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耳石脫位的復發率在一年內約為15%,因此邱主任也提醒,治療後的半個月內,應避免頻繁低頭、抬頭或劇烈轉動頭部,睡覺時可以墊高枕頭,並朝著健康的一側側躺。另外,研究發現,女性患者、骨質疏鬆者及曾多次發作耳石脫落症的族群,可以適量補充維生素D與鈣質,有助於減少復發。
如果您或身邊的親友有「一變換姿勢就頭暈」的情況,請不要輕忽,及早就醫才能正確診斷與治療,避免自行嘗試復位,以免反而加重不適。透過適當的治療與保養,大多數患者都能擺脫暈眩困擾,恢復穩定的生活,再也不用擔心翻身時,像坐上雲霄飛車般天旋地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