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586/記者侯姵伃報導】
在長照需求與高齡化浪潮下,醫療服務不再侷限於醫院大樓內。當科技與人文關懷結合,醫療照護也能更貼近生活場域。
嘉義醫院今(9)日舉辦「在宅急症計畫移動式X光機捐贈儀式」,由健保署南區業務組媒合民間宮廟捐贈一台市價320萬元的移動式X光機。這項跨界合作不僅補強了醫院居家照護的即時診斷能力,也象徵公衛政策與宗教信仰之間,一次成功的社會共創。
「未來的醫療,不再只是等待,而是主動前行。」健保署南區業務組林純美組長如此描述醫療模式的改變方向。她指出,南區健保署推動的在宅急症計畫,就是一種「醫療主動出擊」的實踐。嘉義醫院在此計畫中表現亮眼,截至目前已收案62例,為地區型醫院中最高。這背後,正是急診與居家醫療團隊密切協作的成果。
在宅急症照護,是台灣醫療體系的一次體質翻轉。對無法頻繁就醫的長者與失能者而言,這是一項翻轉命運的醫療創新。捐贈X光機的兩大宗教團體——臺南開基玉皇宮與嘉義九華山地藏庵——更讓政策推展跨出醫療領域,走入民間。
「這是信眾的愛心,也是一份對高齡社會的承擔。」玉皇宮主委涂大松說。他希望透過實際行動,激發更多民間關注長者健康議題。而地藏庵董事長黃俊森則分享自己親人在日本從事在宅醫療的經驗,「讓醫療走進家門,是照顧長者最實際的方式。」
在地醫院的角色也正悄悄轉變。嘉義醫院院長莊仁賓指出,過去長照機構遇到急性病症,多半只能送醫住院,不僅舟車勞頓,也增加家屬與機構的負擔。而現在,醫療團隊可直接進入機構或家庭,透過即時X光判讀與病況評估,在地提供近似住院等級的照護服務,大幅提升醫療彈性與病患安全。
除了捐贈設備,健保署更進一步整合資源。林純美組長促成臺南重慶寺與嘉義城隍廟共襄盛舉,捐贈15萬元交通補助,幫助失能患者往返醫療單位,減輕家庭壓力。
在高齡社會的進行式中,嘉義醫院的嘗試提供了一個答案:醫療不只是冷冰冰的技術,更是溫暖與連結的橋樑。未來,嘉義醫院將持續推進客製化、社區化的醫療模式,無論是在家庭還是長照機構,都能獲得醫院等級的專業照護。從政策設計、科技應用到宗教參與,一場在地健康革命,正在悄悄改變我們看待「老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