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586/記者陳宥森報導)以多媒材交織台南歷史與地景,總爺國際藝術村駐村藝術家魏柏任,即日起至7月27日於總爺藝文中心紅樓C展間舉辦個展《萬縷》。展覽以台南地區的歷史與地景為創作起點,透過雕塑、繪畫與裝置等多媒材作品,回應嘉南平原數百年來自然與人文交織的軌跡。
主展作品以麻豆堤防為靈感,透過木構層疊重現地層剖面樣貌,象徵水文與地質的累積與記憶。展場中仿堤防斜坡的雕塑平台,設置多個陳列基座,其設計靈感來自實際測量儀器架設,結合考古意象與博物館展示語彙,帶領觀眾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視覺探索。
魏柏任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班,擅長運用金屬、木材與三合土等材料,探索時間、生命與存在的議題。創作橫跨雕塑、空間裝置、身體表演與影像,曾獲「2021高雄獎首獎」、「2018世安美學獎」等殊榮,作品典藏於高雄市立美術館。
「萬縷」不僅為展覽命名,更是一種創作概念。藝術家以絲縷般的歷史堆疊為構思核心,將地景、人文、水文與器物等意象編織其中。
展出的雕塑作品大多採用傳統三合土材質,結合人體殘件、舊陶器標本等元素,呼應早期人們「依地而居」的生活方式,亦探討人與器皿作為「容器」的共通性。平面作品部分,魏柏任亦走訪台南各地,以寫生記錄當代儲水設施如水塔、水庫與帆布水池,延伸「容器」概念的時間與空間意義。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表示,總爺藝術村長年推動藝術家駐村與當代藝術發展,本次展覽《萬縷》透過在地素材與文化記憶轉化為創作語彙,展現藝術與地方對話的深刻力量,邀請市民與遊客走進展場,一同感受藝術中所蘊含的歷史溫度與空間意象。
《萬縷》是一場融合藝術、歷史與地景的感知旅程,邀請觀者穿梭於時光與空間交織的層層構造中,重新思索土地與生命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