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ews586/記者黃秀卿報導】入圍第 23 屆台新藝術獎的舞作《有可能,但現在不行》,為稻草人現代舞蹈團於 2024 年臺南藝術節首度推出的作品。今年下半年首先於台北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巡演,獲得觀眾良好反應。本週末將移師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作為本年度巡演的最後一站。
這部作品由藝術總監兼編舞家羅文瑾創作,並由戲劇構作陳虹均共同發展文本概念。舞作名稱《有可能,但現在不行》借自卡夫卡短篇〈在律法門前〉的一句對白,以此為起點,聚焦個體在制度性環境中的限制、遲滯與無力感。舞團將文本概念與靈感啟發轉化為三幕舞蹈劇場:〈診療室前〉、〈在法門前〉與〈鄰居〉,並以大型門體作為舞台核心結構,引導三幕場景的轉換與角色行動的推進。門的存在形塑「進入/滯留」「等待/被拒」等狀態,使觀眾即便未接觸原著,也能從肢體動作辨識作品所描繪的現代處境。
作品舞台設計以可拆解式大型門件為主景,兼具象徵與場面調度功能。舞者在門的前後、內外呈現不同角色位置,包括試圖進入、被限制於外或負責維持秩序等,透過群體隊形、動作重複與節奏變化,展現排隊、等待、誤解與溝通受阻等常見情境,形成接近黑色幽默的舞台調性。

藝術總監羅文瑾表示:「第三幕〈鄰居〉是全作品最關鍵的一個段落,當那扇門轉向觀眾席、成為兩個空間的通道時,觀眾等於站在故事裡面,看見徒勞、等待與權威這些卡夫卡式處境在身體裡發生;我們刻意不用語言,而是用身體這個最原始的語彙,邀請大家暫時離開螢幕,回到劇場用感受來閱讀作品。」
臺中國家歌劇院將成為大型門體的最後演出場次。該門件每站均需拆解與重建,涉及運輸與人力成本。舞團表示,台中場演出後門體將拆解回收,未來是否再次製作仍未定案。
製作人古羅文君指出:「這次在台中呈現的是從臺南藝術節首演一路發展、並入圍台新藝術獎的完整版本;這座兩米高的門體每到一站都必須拆解、運送再重建,對獨立舞團來說是很大的成本負擔,因此台中場結束後這扇門就會被拆解回收,也特別希望台中的觀眾把握這三場,讓這樣的作品還能在臺灣的劇場裡持續被看見。」
舞團也表示,除劇場演出外,團隊亦推動跨領域合作,包括與臺南百年布莊「錦源興」推出聯名襪款,以及與臺南應用科技大學漫畫系共同製作「舞蹈漫畫專案」,以圖像方式記錄舞者在排練與巡演過程中的狀態,作為作品延伸的紀錄。希望台中觀眾能藉由此次演出,看見作品從文學延伸至劇場身體的過程,並共同見證門件在舞台上的最終呈現。圖/業者提供
稻草人現代舞蹈團《有可能,但現在不行》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演出資訊如下:
演出日期:2025 年 11 月 22 日(六)14:30、19:30;11 月 23 日(日)14: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小劇場
延伸閱讀:【焦點傳媒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