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派記者 江文賓 報導】大墩文化中心將在104年7月4日下午2時30分舉辦聯合開幕式。本次共三檔展覽一齊開幕。創作媒材橫跨油畫、交趾陶與竹雕工藝。其中交趾陶與竹雕皆為臺灣民俗傳統工藝重要的技藝之一,屬於無形的珍貴文化記憶,透過家傳與師承,成為臺灣雋永深長的文化底蘊。
大墩藝廊(五)為「疼惜臺灣交趾陶─吳榮特展」。吳榮師承林添木,曾獲「民族工藝獎」殊榮。吳老師堅持以葉王流派「寶石釉」技法詮釋製作,除了傳統民俗造型的創作題材,吳榮也創作一系列趣味盎然的小品,如:《小雀幸》、《鼎獅》等,呈現交趾陶的巧韻獨具。新作《雲兒》結合傳統與創新,將人物角色重新詮釋,呈現夏天的生機與活潑。另一系列《胭脂水粉》女性怡然自得的身段與神情細膩精緻宛如真人。他的作品讓人重新思考交趾陶的多面向,搭配出無限的創意,讓交趾陶不再只是廟宇點綴的飾品。
於大墩藝廊(六)展出「吳錫當2015油畫展」。吳錫當於1957年生,從事製造業工作30餘年,在因緣際會下學習油畫、素描及水彩等。吳錫當表示會踏上繪畫這條道路,是從小時候在課堂上偷偷塗鴉,一步步開啟那時不敢想的夢─成為藝術家。本次個展作品忠實表達創作者所見所感,蘊含其對人、事、物、景的構思與想像,進而展現出不同的視界、美感及見解。
動力空間展出「陳春明傳統竹雕傳習成果展」,指導老師陳春明父親為木雕大師陳正氣,其自幼跟隨父親學習木雕,後又研究竹材加以雕刻,成就獨特藝術風格。竹木雕刻歷史悠久,而傳統竹雕結合雕刻技藝與本地素材,是極具特色的技藝,然而竹材處理步驟繁複,雕刻也非一蹴可成,因此有逐漸沒落趨勢。102年於臺中市文資處登錄為竹雕傳統工藝保存者後,於103年起在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安排下開班授課,盡展畢生雕刻技藝傳授予學員。這次在動力空間舉辦的傳習成果展,除了陳春明老師的歷年創作外,也展出傳習班學員們的作品,包括筆筒、臂擱、茶具等等,類型豐富多樣。
此次三檔展覽,將目光聚焦於傳統工藝的傳承與創新。工藝家透過技藝傳承不僅延續了工藝命脈,其手作的細膩情感,值得我們佇足品味,並用心感受傳統工藝的巧藝之美與生命之歌。
圖片來源: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大墩文化中心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