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派記者 玉女 報導】臺北市立動物園鳥園水禽區的大紅鶴寶寶破殼了,牠是從蘇迪勒颱風襲台後唯一倖存的蛋中孵化,也是今年紅鶴島上第一隻自然孵化的大紅鶴雛鳥。
鳥園水禽區中的大紅鶴,7月進入繁殖旺季,經過熱鬧的自由戀愛配對過程,出雙入對的大紅鶴們開始尋找適合築巢的地點,保育員紀錄到今年共有10對順利產蛋、並展開孵化行動,預估的孵化期約在28-30天。
大紅鶴是群居動物,總是一大群一起築巢,即使吵鬧不休也要擠在一起,巢由泥土構築而成,形狀像個火山錐、也像燃燒過的蠟燭。保育員在繁殖季節來臨前,會特別補充泥土準備讓紅鶴築巢。水禽區去年底重新開放,大紅鶴適應環境後,選擇在水鳥池中的小島上築巢,算算據牠們前一次繁殖,轉眼已有6年之久(最近一次繁殖在2009年)。
大紅鶴用喙推、挖、堆、整平等方法將特殊的巢築得高高的,即使孵蛋期間,親鳥們也會隨時將巢邊的土挖來貼補像蠟燭台狀的鳥巢。由於今年孵蛋期間,正好遇到風強雨急的蘇迪勒颱風過境,大紅鶴的巢幾乎都被水淹沒,親鳥們都只好棄巢,而唯一倖存的這顆蛋,被親鳥下在築得最高的巢內,幸運通過這次颱風的嚴峻考驗。而失去蛋的大紅鶴們有的選擇再接再厲,目前有4對大紅鶴還正在努力孵蛋。
大紅鶴分佈在非洲、西南亞、南歐,剛孵化的大紅鶴幼鳥全身深灰色,喙是直的,外型和成鳥大不相同;1-2歲後羽毛顏色才會和成鳥相似。最近如果有機會到動物園的鳥園參觀,可以看見大紅鶴在高高的泥巢上孵蛋,同時還有機會觀察到灰色毛茸茸的的小紅鶴呢!
圖片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