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 江文賓 報導】一位50多歲的張姓女士,因感冒感覺肩膀痠痛而到附近的醫院看診,在照肩膀X光時,意外發現在左下肺有一2.5公分結節,立刻到衛福部臺中醫院胸腔內科做進一步治療,手術後發現是第一期肺癌。
胸腔內科黃丞正醫師表示依據美國癌症資料(2000-2010年)統計顯示,美國肺癌診斷第一、二期比例為33.6%,而台灣卻只有15.9%,且存活率較美國為低,原因無他,就是臺灣早期肺癌診斷率低。許多罹癌民眾都曾向醫師詢問:「我明明沒有抽菸,為什麼會罹患肺癌?」其實肺腺癌跟抽菸的相關性較小,與空氣汙染、肺癌家族史、化學元素砷與氡、石綿瓦、油煙與二手菸和肺腺癌產生較有相關性,由此可知早期篩檢的重要性。
懸浮微粒(統稱PM,含有粗及細懸浮微粒)的健康影響大於其他任何污染物,其主要成分為硫酸鹽、硝酸鹽、礦物粉塵等和水,並包括懸浮在空氣中之有機和無機物固體和液體的複雜混合物。其中細懸浮微粒(PM2.5)因粒徑小,可深入肺泡,並可能抵達細支氣管壁,干擾肺內的氣體交換。長期暴露於懸浮微粒,可增加肺癌的危險。
過去許多前瞻性隨機試驗,利用胸部X光來做為肺癌的篩檢工具,但並不能降低肺癌的死亡率。而利用胸部X光加上痰液細胞學的檢查做為肺癌篩檢工具,儘管有較多的病人可早期發現肺癌,但同樣並不能降低肺癌的死亡率,一般認為胸部X光對於肺部小結節的偵測敏感度(Sensitivity)太低。
最近於美國一項大規模的肺癌篩檢研究(已發表於2011年新英格蘭雜誌)顯示,使用每年低劑量電腦斷層針對55〜74歲且有抽菸病史的參加者進行肺癌篩檢,相較於傳統胸部X光篩檢,可降低肺癌死亡率20%,且總死亡率可降低6.7%。而使用胸部X光篩檢之異常率為6.9%,相較於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出異常率為24.2%。以篩檢率來看,低劑量電腦斷層可偵測出645位肺癌病患/每十萬人口,對於第一期肺癌偵測率可達50%,而胸部X光篩檢僅有31.1%。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肺部的影像品質十分優異,不需注射顯影劑便可將肺部的每個橫切面影像重組,既方便又快速,可偵測到小至0.3公分的肺部病變。一般照胸部X光前後部位(PA view)的輻射劑量為0.02 mSv,而低劑量電腦斷層的輻射劑量約為0.3~0.7 mSv,相當於傳統電腦斷層掃描輻射劑量(約7 mSv)的百分之十,等於照15〜20張胸部X光片。目前建議須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之高危險群包括:有三等親屬以內(含)肺癌家族史、抽菸病史(每天抽一包菸超過30年)、二手菸史(工作場所、家中)、暴露在石綿瓦環境(如曠工、玻璃工、石綿瓦工人等)、煮食時沒有使用抽油煙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肺結核之病患,但在台灣,許多肺腺癌病患為不抽菸也無肺癌家族史,空氣污染之懸浮微粒PM2.5是原因之一,故在成人健檢時,也可加做低劑量電腦斷層來偵測早期肺癌!
圖片來源:衛福部臺中醫院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