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秀卿/台中報導) 喜迎豬年,智防豬瘟!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即日起至108年6月9日(日),於立體劇場前廳展區推出《豬事大吉》。從神話到生活、從文學到科學,將豬的大小事透過互動有趣的豬玩具、豬影片等展示介紹,並納入口蹄疫與非洲豬瘟知識,讓前來參觀的民眾了解豬病,一起防堵非洲豬瘟進入臺灣!
特展從各個面向談豬,有東西方關於「豬的故事」與生肖傳說,如亥豬傳說、豬八戒、三隻小豬等,有「文化豬事」介紹賽神豬、曾子殺豬跟小豬賽跑,有世界之最的最長壽、最重、最小豬的「豬事奇聞」,有介紹「豬的用途」高達185種從豬身上衍生出的生活利用事,有「豬的誤解」說明一般人對豬的錯誤認知,「從肉豬到豬肉」則介紹我們食用的豬,從飼養一直到我們餐桌上的狀況,以及豬的各部位等。
特展(23)日開幕,吸引大批人潮,展區應景設計了「福豬噴汁」區,當民眾打開牆上面板,牆面則會噴水,象徵遇水則發。另外許多豬的紀錄也可在展區看到,包括最長壽的豬活到23歲,最重的豬高達1,157公斤等,讓民眾從不同面向認識豬。
科博館副館長羅偉哲提到送走了戊戌狗年,迎來己亥福豬,許多人對豬有誤解,包括豬的嗅覺其實是不輸狗的嗅覺,許多豬的大小事都在這一次展覽中呈現,千萬不能錯過,寒假期間週一不休館,歡迎民眾踴躍參觀。展覽除了呈現豬的知識,也搭上豬瘟議題,策展人楊中信博士表示,豬瘟本來只在非洲與歐洲地區流行,現已擴散到亞洲地區,非洲豬瘟目前尚未出現有效疫苗,被感染的豬隻致死率幾乎是100%,為避免疫情擴散至臺灣,禁止攜帶與購買疫區肉品入臺。豬瘟的影響是幾十年起跳的,政府跟全民都應該好好正視此議題。
本展也找出甲骨文意思為豬的豕字,及有豕文字部件和豬有相關的漢字,來一探古人與豬的關係:在「逐」字與「彖」字中,看到人追著豬跑與豬被箭射中反映出遠古的狩獵生活,在「豩」字中,古人已經觀察出豬會一起生活的群居性,在「家」字中,反映出野豬變家豬被飼養在屋下與人類生活一起的情景,在「豢」字中,可看到照顧懷孕母豬的養豬情形等漢字。圖/科博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