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586/記者陳宥森報導)總爺國際藝術村藝術家個展《當土又堆了起來》,由臺灣藝術家蔡明岳創作,即日起至113年9月6日在總爺藝文中心紅磚工藝館展出。
展覽以官田區國母山的地形變遷為主題,蔡明岳透過訪談當地居民並實地走訪殘存的土丘的歷程,與他們共同構築國母山的原始樣貌。藝術家最終以錄像、裝置及文件的形式呈現,展現出國母山的地形變遷、集體記憶,以及藝術家在勘察中的身體感記錄。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表示,2024年為臺南四百,總爺國際藝術村邀請藝術家以臺南累積的文化歷史底蘊做為基底,展開駐村藝術創作。國母山遺址位於今臺南市官田區拔林聚落之北側,距隆田火車站南方約一千公尺處,依據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資料表示,官田國母山於1943年被日本技師發現,後由日本考古學家調查確認其身份,1968年受國立歷史博物館委託發掘,隨後因國道1號及縱貫鐵路的建設而被破壞。
藝術家以鄰近官田區消失的國母山地景做為主題創作,引導民眾重新回憶與發掘現存土丘變異的過程,與「臺南四百」的創作主題相互扣合。
蔡明岳畢業於成功大學材料及工程學研究所。
2019年策劃水交社文化園區「水交社歷史館」,藉由策展過程引導民眾投入墓葬區的調查,重新思考墓葬區與城市之關係。2022年策劃南科考古館 「遺址前彎身·當代後凝視—在南科遺址上現考現學」特展;邀請藝術家現地創作,以創作視角重新轉譯南科兼具科學園區與考古遺址的雙重身分。
蔡明岳過去以錄像作為主要創作媒材,展覽題材多聚焦於城市變遷議題,並關注地方歷史與社群間的變動,擅長藉由創作事件開啟更多角色與立場的對話機會。
蔡明岳表示,官田鄉志上的考古紀錄裡,記載著「國母山」是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考古遺址。當地人傳說那裡曾是墓地、美軍設施、風水穴位。麻豆段高速公路建設時將之剷平,取其土造路。現在的網路圖資已經無法查詢官田國母山的確切位置,他由官田鄉志、考古資料及當地居民的口述訊息,先描繪國母山的地形樣貌與歷史,再以建模及翻模的創作過程,形塑出國母山可能的樣態。作品創作過程中的「挖掘」與「填補」,恰巧對應當地居民「回想」與「重新塑造」國母山遺失的地理位置、具體形態和居民在此的生活記憶。
蔡明岳將展場劃分為錄像、裝置與文件三個部分進行展示。錄像部分以他過去拍攝的《土丘考》影像為主,探討土丘的意涵,並進一步延展對國母山殘丘的想像。裝置作品《國母山描繪提案》則以偽文物的形式展出,旨在反思國母山在檔案和民間記憶中的定位。
蔡明岳指出,國母山常被包裹在謠言、傳說與考古遺址的身份中,但對於其實際地景的模樣與身體經驗,民眾的記憶卻相對空白。為此,他透過挖掘民眾記憶中的國母山輪廓,製作模型,並將型塑過程中的碎片作為作品展出。文件部分則展示了《越過土丘》的計畫報告以及《土丘考》錄像的前期調查內容。
總爺藝文中心同期展出德國駐村藝術家賴魯犇《牡蠣龐克》個展及《鹽彩之翼─王素滿攝影展》,兩檔展覽都已經接近尾聲,誠摯邀請大家闔家光臨,欣賞不同媒材,跨越國際創作的藝文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