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以「半導體產業與地緣政治」為主題開場,強調國際合作與人才培育的重要性。

【News586/記者彭慧婉報導】中原大學半導體產業學院於10月13日舉辦「中原70半導體產業國際論壇:回顧與前瞻」活動,吸引近200位產學研代表及師生與會。會中同步發起成立「台灣半導體國際發展協會」(TSIDA),期以策略性資訊共享與技術交流平台,整合台灣產業與學界量能,鏈結全球頂尖學研單位,因應AI智慧運算及量子計算時代的國際政經挑戰,奠定產業永續發展基礎。
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以「半導體產業與地緣政治」為開幕主講,指出2025年既是量子力學百年,也是全球半導體關鍵轉折點。雖然有地緣政治與供應鏈挑戰,但半導體產業仍將迎來雙位數成長。特別是AI、高效能運算、量子電腦與先進製程的進展,正推動半導體產業對世界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力。他表示,中原大學深知肩負的責任,已成立半導體產業學院,並持續厚植研發與實作人才培育。在迎接創校70週年校慶之際,本次論壇是落實願景的重要一步。他期許透過台灣半導體發展過程中重要推手的「回顧與前瞻」,深化師生對產業的理解,啟動創新與跨域合作。

此國際論壇匯聚國內外頂尖產業領袖與學者,包括:鈺創科技創辦人兼董事長盧超群,分享「智慧經濟爆發成長:AI與半導體之共生力量」;旺宏電子總經理盧志遠,以「從半導體技術演進縱看人工智慧晶片的發展與未來」解析AI晶片趨勢;天虹科技執行長易錦良講述「從鐵皮屋出發的半導體設備公司」,分享從傳統製造轉型為台灣首家量產半導體設備商的創業歷程;中原大學半導體產業學院榮譽院長、應用材料前全球執行副總裁王寧國擔任主持人。
下午議程由歐洲頂尖機構座談延伸國際視角,IMEC國際合作主任Stefan De Gendt以「IMEC—The World’s Chip Lab」介紹全球佈局;法語魯汶大學(UCLouvain)主任Christian Renaux介紹Winfab實驗室及與台合作議題;Kristiaan Temst和Michael Kraft教授分別分享磁電效應、MEMS設計等創新議題,激發與會者討論。最後圓桌論壇討論主題為「國際鏈結 專業新局」,呼應產學與國際共構的趨勢。

論壇中並發起成立「台灣半導體國際發展協會」(Taiwan Semiconduct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TSIDA),發起人代表包括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工研院院士林健男、律師楊文慶、工研院院士施振榮、工研院院士吳敏求、穩懋半導體董事長陳進財、鈺創科技創辦人兼董事長盧超群、旺宏電子總經理盧志遠及中原大學半導體產業學院院長傅昭銘。桃園市長張善政亦到場致意,肯定中原大學推動產業轉型與國際連結的努力。該協會宗旨為:「融匯台灣半導體產業力量,提供產業策略性資訊與技術交流平台,鏈結國際頂尖學研單位,共同奠立台灣半導體產業國際發展與永續的堅實基礎」。
中原大學半導體產業學院院長傅昭銘表示,中原半導體產業學院積極推動與國際知名機構如比利時魯汶大學(KU Leuven)及IMEC(微電子研究中心)的深度合作,培養具國際視野的產業人才。TSIDA發起後將依程序向內政部申請登記,未來將推動產學論壇、智庫結盟、合設前瞻課程與商務拓展,並規劃於明年舉辦「全球半導體智庫峰會」,邀集國內外夥伴共同擘劃台灣半導體的下一個里程碑。(圖:中原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