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江文賓 中部報導】本市登錄的傳統藝術—竹雕傳統工藝保存者陳春明老師及其學生,將於年104年7/4~7/22假大墩文化中心動力空間展出,陳春明老師自幼學習竹雕,技藝不凡,除了自己仍不斷創作外,也進行技術傳習的工作,教學成果豐碩,因此特舉辦其與學生聯展,歡迎民眾前去參觀。
文化局指出,陳春明先生,家學淵源極深,父親陳正氣為近代木雕大師,其自幼跟隨父親學習木雕,技藝不凡,後又研究竹材加以雕刻,成就獨特藝術風格,於102年登錄為傳統藝術保存者後,於103年起即在臺中市政府文化局的安排下開班授課,教導學生學習竹雕,以七十餘歲高齡,盡展畢生雕刻技藝傳授予學員,對傳統竹雕之熱情不減,精神極令人敬佩。
竹木雕刻歷史悠久,竹雕被視為藝術作品,主要源自於文人於竹上銘刻詩文、圖畫或印章等,宋代文人雅士多喜以竹雕疏表心意,於竹片雕刻山水、花鳥蟲魚,至明代更融入建築庭園裝飾,至明末清初盛極一時。
臺灣於氣候上適合竹子生長,竹器、竹藝亦曾盛行,已故竹雕前輩陳正氣先生曾言「竹雕之竹,首重於老,其次需造型奇特,竹質豐厚而不裂。」,一語道破竹雕無法避免竹裂之困難,也可見竹材之於竹雕之重要性;因此創作者對於竹材處理及竹子特性之充分瞭解與其雕刻技藝純熟是竹雕創作之關鍵,必須透過不斷反覆研究經驗,創造傳統竹雕之藝術風華。
文化局表示,傳統竹雕歷史悠久,竹子為臺灣本地常見,傳統竹雕結合雕刻技藝與本地素材,是極具特色之技藝,然而竹材雕刻前處理步驟繁複,雕刻也非一蹴可成,因此,有逐漸沒落趨勢,本市於登錄為傳統藝術後,即以專案計畫方式辦理傳習,希望教育推廣此項傳統技藝。
傳習課程已進展至第2期,第1期學員歷經磨刀、基礎雕刻法練習到臂擱、筆筒雕刻,型態上由平面漸進至立體,技法上則由浮雕再至透雕,成品相當豐碩,而課程結束後,部分學員甚至每週自行邀集一處共同繼續竹雕,以避免課程結束後,技法生疏,學習精神亦十分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