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ews.586.com.tw/wp-content/uploads/2024/02/education-teaching-training-ppt.jpg)
【記者張淑慧/高雄報導】
湖內警分局長王世芳於108年10月22日受邀前往教育廣播電台接受專訪,暢談「反毒工作」,針對時下最夯的毒品相關議題,以簡單輕鬆的口吻與主持人一同討論,期待藉由本次宣導增進聽眾反毒知能。
湖內警分局長王世芳在節目中,首先探討毒品從何而來,如單就「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字面解釋,毒品指具有成癮性、濫用性及對社會危害性之麻醉藥品與其製品,而依危害程度又可分為四級,然追根究柢探討毒品從何而來,會發現最一開始的製毒原料,就歷史文獻上看來大多並非用在製造毒品,而是用來榨油、煮茶、製藥等一般日常用途,不過隨著歷史發展,這些原料的特殊作用才讓心圖不軌的人打開了這潘多拉盒子,藉由分子化學式的重組,逐漸演進成現今耳熟能詳的毒品,故絕大多數毒品其實都兼具醫療功效,只是過量服用會造成上癮等嚴重副作用。目前我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中所列出的四級毒品中,就高達九成與管制藥品重疊,因此客觀上並無法區分毒品、藥品的不同,只能透過使用劑量作為判準,一旦劑量超過標準使用範圍,就有可能會落入「毒品」的範疇中。
而常見的傳統類型毒品共有海洛因、安非他命、MDMA、愷他命及一粒眠等等,然近來崛起的新興毒品是社會大眾更要留心的區塊,新興毒品並非指「新發明」,而是「新的不當使用」,主要目的是為了規避法律對於毒品的管制,其內容物常摻有多種毒品及不明物質,且原料品質為壓低製造成本多為粗劣,造成亂服用會有很高的致死率,與傳統單一類型毒品的不同在於「亂摻」,時常將中樞神經興奮劑跟抑制劑加在一起,導致器官無法辨識如何作用,最終產生混亂而身亡。
家長平日應多觀察青少年生活作息,如疑似施用毒品,可能會有生活作息不正常現象,或精神委靡狀況,比如晚上不睡覺,作息與常人顛倒,如頻尿就是過量吸食K他命的生理特徵之一,因為吸食K他命會造成膀胱纖維化導致頻尿現象。另提醒青少年應慎選朋友,以免踏入可能接觸毒品的危險環境,又目前市面上毒品經變裝後外觀種類非常多樣,無法一一細數,對於不熟識的友人所交付之來路不明物品要謹記三不:「不拿、不吃、不借放」,對於可疑為販賣毒品之人或疑似為毒品之物品,也要立即通知警察協助。
湖內分局長王世芳最後也重申警方查緝毒品不會有假期,而現今毒品種類、包裝、態樣仍不斷再演進,常人所熟知的海洛因、安非他命及K他命,早已進化成不同樣態,甚至進化為新興毒品危害人間,其可能偽裝成軟糖、果凍、巧克力或咖啡包,甚至是梅子粉、毒郵票等等,而青少年學子涉毒,大多是在同學慫恿下進行嚐試,亦可能是法律知識不足,認為吸毒沒什麼,卻不知要遠離毒品,家長若輕忽子女行為,子女可能因同儕壓力或所處環境而染毒,因此毒品防制工作絕非單靠警察一方努力就有成效,一定要校園與家庭共同合作,才能將毒品趕出社會,藉以營造一個無毒安居的環境。
![](http://news.586.com.tw/wp-content/uploads/2019/10/1-1-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