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ews.586.com.tw/wp-content/uploads/2020/11/傳媒-相機-4.jpg)
【記者張淑慧/高雄報導】為推動循環經濟,臺灣海洋委員會攜手美國在台協會、外交部、日本臺灣交流協會、荷蘭在台辦事處、工研院,共同於11月3日及10日舉辦「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運用循環經濟模式處理海洋廢棄物線上研習營」,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採線上直播,邀請許多美國、荷蘭及國內知名海洋廢棄物及循環經濟專家,與我國產官學研各界人士齊聚一堂,針對循環經濟相關主題進行發表及經驗分享,共同探討海洋永續發展的商機及與未來願景。
11月3日進行第一場次,由美國在台協會酈英傑處長偕同外交部曾厚仁次長、日本臺灣交流協會泉裕泰代表,以及荷蘭在台辦事處譚敬南代表致開幕詞。台美日荷專家於會中深入探討全球海洋廢棄物面臨的危機、如何利用衛星來定位海洋垃圾、保育組織開發河川垃圾收集船阻止垃圾進入大海等。
11月10日登場的第二場次,著重在如何把循環經濟模式運用到處理海洋廢棄物,特別是臺灣的經驗和成果,表現出臺灣及世界各國共同合作處理海洋廢棄物的能量。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黃向文署長開幕致詞表示,海洋廢棄物污染是國際上亟需共同合作解決的議題,更重要的是維護潔淨的海洋環境,讓海洋資源得以永續,潔淨海洋為首要目標,解決方案首重海洋廢棄物源頭管制,以減少廢棄物進入海洋,同時對於海上及陸上廢棄物尋求合宜去化再利用方式,因此如何結合臺灣在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技術,讓「海廢變黃金」是臺灣處理海洋廢棄物重要的一環,如此才能避免海洋廢棄物再度流入海中,對海洋環境造成無法抹滅的傷害。期盼透過各專家的經驗分享,能有助於各國致力解決國內及區域海洋廢棄物污染,並透過公私協力激發出最佳解決方案,凝聚共識共同努力最終達成「無塑海洋」的目標。【圖/海洋委員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