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傳媒社/記者張淑慧報導】「最年輕政委」唐鳳來了!國立中山大學新設社會創新研究所,邀請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蒞校分享「台灣社會創新發展趨勢」,上百名學生擠爆會場,透過線上匿名發問,從時下最夯的「鮭魚之亂」、人工智慧AI發展到台灣未來新興職業等,唐鳳皆「來者不拒」,為學生指點迷津。
中山學生相當關注「時事題」,提問包括「天竺鼠車車要保車險,還是寵物險?」、「對鮭魚之亂有何看法」等,唐鳳統統有問必答。其中,談到最近台灣人為吃免費壽司而改名叫「鮭魚」,她認為,從這次全台掀起的「改名熱」,可觀察到一窩蜂跟進的社會現象是快速捲起、新鮮有趣的,不過,它對企業內部員工,乃至對外整體漁業永續及社會永續發展是否公平,值得業者檢視。
也有學生問,學生時期培養跨領域能力重要,還是專業能力優先?她表示,傳統的見解是,要先培養好幾個專業能力才能進行跨域整合,但她認為「專業能力的累積,其實是可以不必投入先期成本的」。她進一步解釋,網路崛起後,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極大改變,以前要發行百科全書,須先撰寫、編輯再發布,如今在網路上編輯維基百科,可先發布,引發關注、甚至與網友「筆戰」交流後,再進行編輯修改,過程中,還可與各領域人士互動。她強調,20小時就可以累積某一種專業能力,1天學1小時,1個月後,就可以在跨領域的過程再新增另一種能力,「我就是靠這樣的方式學習」。
對於中山新成立的社創所,唐鳳表示,如果中山社創所有好的社會創新概念,希望讓全國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非常歡迎使用她的肖像。至於有學生提出想朝社會企業目標邁進,唐鳳以自己10餘歲創業為例表示,「越早失敗越好,負擔的成本越少」,她也提到,現今教育部的高教深耕計畫與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USR)計畫都算是社創的一部分,學生投入參與基本上「沒有失敗可言」。
談到台灣未來30年的新興職業有哪些?唐鳳舉她9歲時的經驗為例表示,當時市場推出個人電腦,社會湧起「機器將取代人力」的聲浪,如今事隔30年,計算員或許被計算機取代,但一些電腦運算工作仍有賴人力計算,編輯工作也是,從事視覺設計的編輯人員大有人在。在她看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省下來的時間可用來發想創意、發展斜槓能力。以她來說,除了政委這個身分,她還身兼7個國外職務,工作充實到堪稱「橫槓」。
中山大學西灣學院院長蔡敦浩致詞時,引用特斯拉總裁馬斯克指出「台灣不易做出電動車,因為缺乏整合型與想像型的人才」,他表示,中山大學為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除將中山昔日的通識教育中心升級為西灣學院,更成立社會創新研究所,特別邀請唐鳳前來演講,盼透過她分享「整合式的想像」,啟發中山學子,使學生能成為未來世界的社創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