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傳媒社/記者張淑慧報導】正修科大在「2021俄羅斯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表現搶眼!一舉拿下4金2銀,電子系老師張法憲研發團隊的「管線檢查與維修機器人」,多功能模組結合設計,解決管線內狹窄空間清除不易問題,並可進行氣體偵查,一舉摘金。
正修科大本次在「2021俄羅斯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獲得金牌的作品分別有工學院長龔皇光的「一種內螺牙螺紋缺陷檢測之AI光學技術」、電子系老師張法憲的「管線檢查與維修機器人」、資管系老師廖奕雯的「智慧型學齡兒童疾病照護推薦平台」、機械系老師周卓明的「扭轉試驗裝置」;銀牌作品則有資管系老師李春雄的「雲端AIOT智慧藥盒」及休運系老師李俊德的「可調式枕頭結構」。
現有工業原料輸送管線建造與維修時,因管線內部直徑在30公分以下,人員無法進入清除,必須拆修或管外拍打震動,才能將雜物或焊渣清除,效果並不好。
正修科大電子工程系老師張法憲與團隊宋修賢、洪瑞琪、呂亞縉、蘇上祺、吳家宏所研發的「管線檢查與維修機器人」,不僅可深入管線30~50公尺,同時可依照管線轉彎處進行水平與垂直方向行進,同時具備影像、強力吸取機與刷具,可解決以往所存在的問題,提高效率降低風險,確保管線施工與清潔。
張法憲說,「管線檢查與維修機器人」這項發明採取模組化設計,充分發揮一機多能優點,降低建置成本與後續補修的複雜性,具國際市場競爭優勢,與學生在特殊行走機構花了很多心思,如緊迫機構、爬行機構與清潔模組電力匹配等機光電技術整合,才能讓機器順利完成所賦予的任務。
參與研發的碩士班一年級同學呂亞縉指出,整個模組通訊採有線遙控,適用各種工廠或天然氣輸送管,進行興建管線內部焊渣清潔、量測與雜物消除等工作,改變以往僅以氣體吹拂雜物的效能。
電子系三年級同學蘇上祺接著說,為了將機器人管線模組化,必須將機器人的管線集中在模組中,可說是費了好一番功夫才完成,而機器人的頭部也因超過30公分,為適合10吋管線,只能將它修改製作成符合管線內徑再小一點的尺吋,過程有些辛苦,如今拿到金牌,一切都很值得。
張法憲並表示,已有業者提供50萬元先期技轉金給正修,並投入200萬元進行商品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