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586/記者張淑慧報導】客家委員會及台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為使客家語言文化全面推廣,在台南市佳里區規劃成立「禮化伯公照護站」,辦理「客家手工藝樂活」活動,台南市長夫人劉育菁、社會局長陳榮枝及客委會主委古秀妃、社會局關懷據點輔導員陳月貞等人23日參與伯公、伯婆樂活趣上課,肯定活動讓長者接觸客家、體驗客家進而喜愛親近客家,達到客家文化全面推廣的效益。
禮化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黃麗敏說,在現有長照2.0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基礎上,對長者而言,增加「伯公照護站」的設立,提供社區長者無微不至生理照護服務功能,還貼心地關照到長者心理、感情層面需求,多元課程更能豐富長輩生活。
台南市政府長照推動小組委員甘士照指出,在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營造客家文化意象環境布置及辦理客家歌謠、客家美食等文化加值活動,打破一般對照護站的刻板印象,受客家鄉親及一般民眾信仰的土地伯公,更化身文化大使角色,提升長者健康、平安、快樂的樂齡生活層次,也為客家語言文化推廣管道,找到了新模式和重要的據點,對客家語言文化的推廣有極大效益。
台灣客家美濃油紙傘文化具更濃厚的人文意涵,是一項很特殊的傳統文化產業,素有「書法鬼才」稱號的書法家吳福山說,透過帶領據點長者體驗手作繪製客家油傘,說明油紙傘象徵團圓、圓滿、早生貴子、多子多孫等文化意涵,其傘上圖像傳達意涵與傳統文化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如牡丹代表富貴吉祥,梅花象徵梅開五福,都是傳統文化的代表意象。
李黃麗敏強調,客家符碼是種嶄新的創作元素,客家花布包及油紙傘製作等手作藝品,挹注自由想像,藉著縫縫補補、捏塑彩繪等手作,尋找客家幸福的味道,開創客家手作文化新視野,亦透過傳統技藝的創作,讓長者了解客家文化、融入客家生活,進而推展客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