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586/記者黃秀卿報導】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近年來致力於「重建臺灣美術史」計畫,積極籌辦臺灣重要藝術家個展,今(112)年度規畫辦理黃土水、謝里法、黃才郎、江明賢等藝術家個展,並透過國家美術館典藏機制、出版研究及教育推廣活動等多面向途徑,持續與社會大眾分享臺灣美術史的美學軌跡。
國美館廖仁義館長日前特意親訪臺灣當代藝術家莊普工作室,洽談今年展覽合作內容,除確認莊普作品的發展脈絡與展覽計畫,也說明美術館辦理當代藝術家個展的意義,將當代藝術納入臺灣美術史的整體脈絡中。
廖仁義館長表示,為了讓臺灣民眾更完整認識臺灣美術史,國美館將更全面關照臺灣美術史的每個時間維度,除回溯臺灣早期美術、日治時期近代藝術與戰後現代藝術及其藝術家研究與展覽外,也辦理「當代藝術家」個展,完整呈現「早期與近代藝術家」、「現代藝術家」、「當代藝術家」對於臺灣美術史的貢獻。此次拜訪除展現國美館重建臺灣美術史的時代認知,也是對藝術家創作歷程致敬。
莊普1947年出生於中國上海,1949年抵臺,1969年自復興美工畢業,1978年畢業於西班牙馬德里大學藝術學院,80年代回臺後積極從事藝術創作,並與多位藝術家共同創立「伊通公園」(IT PARK)藝術空間,積極帶動臺灣當代藝術風潮。創作歷程超過50年從未間斷,累積近30次個展,2019年獲得第21屆國家文藝獎,已被視為臺灣當代藝術的重量藝術家。莊普以低限主義精神發展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觀念藝術與裝置藝術,無論是充滿理性幾何的平面作品,或是彰顯物質材料與空間詩意的裝置作品,時而詼諧、時而簡練的意義結構,表現出藝術家觀察與詮釋自己時代的觀點與思想。
延續著對於前輩藝術家與資深藝術家的重視,國美館期待當代藝術家個展的系列計畫,將為臺灣美術史研究延伸出嶄新的章節。進一步自我鞭策,藉由美術館的典藏研究與展示教育,讓本國與國際觀眾認識臺灣早期、近代、現代與當代藝術家,建立「看見臺灣」的高度,透過美術認識臺灣,完整建構臺灣美術史的多時代面貌。圖/業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