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ews.586.com.tw/wp-content/uploads/2021/03/DSC_1790.jpg)
【焦點傳媒社/記者張淑慧報導】旗山天后宮福德祠奉 福德正神 聖示重修廟已竣工圓滿,昨3月27日(農曆二月十五日)入火安座慶成謝土,今天國曆3月28日(農曆二月十六日午時)10點30分請鍾馗與三位道長到場進行 開廟門儀式並於11點15分入火安座大典,立法委員邱議瑩.區長謝健成.地方仕紳及高雄市民政局長閻青智與數百信徒到場恭祝整修完工入火安座大典。
旗山福德祠(土地公廟),創建於清朝乾隆四十四年 (西元1779年),建廟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經文史工作者考證,廟內供奉的「福德正神」為泥塑約200多公斤,並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為旗山歷史最悠久的廟宇。因建築老舊不堪使用有漏水現象,需全面整修108年農曆四月份開始動工,約2年完工經費約新台幣1200萬元。
福德祠與天后宮的關係緊緊相連,在福德祠中就有一塊立於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的「奉憲嚴禁羅漢腳惡習碑」,此石碑年代與福德祠建廟年代相同,石碑大抵內容為禁止羅漢腳之各種影響一般住民的惡習。當時旗山地區屬於帝國統治的邊區,羅漢腳在政府鞭長莫及的這裡時常為惡,因此官員便立了這塊石碑期望達到警告作用。在天后宮於19世紀初期建成時,地方仕紳將這塊石碑的複製品鑲嵌在天后宮廟壁中。天后宮的建立不只是一般廟宇的建立,更是地方信仰中心的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