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林水企業同仁進行「放水摸魚捉蝦檢螺趣」體驗

【News586/記者彭慧婉報導】桃園市小農手匠發展協會18日在中壢區春燕生態農園,舉辦首場企業 ESG 環境教育活動,邀請山林水企業參與「放水摸魚捉蝦檢螺趣-守護生態總動員」體驗。山林水企業隸屬力麗集團,該集團長期支持綠色採購與環境志工,總裁郭銓慶及山林水環境工程董事長郭又綺,親自帶領員工 30 餘人,以實際行動支持環境永續。
小農手匠發展協會理事長余孟芬表示,活動結合外來種清除、古法捕魚體驗、濕地教育、碳排計算與生態影響評估,回應企業 2050 淨零承諾,並特別新增「生態瓶製作」、「有意識靜心」與「水生植物餐午宴」三大體驗,讓永續從活動延伸到生活。

余孟芬說,為回應全球永續發展行動與國家淨零排放目標,金管會今年要求上市櫃公司需編撰永續報告書,揭露環境、社會與治理(ESG)面向的實績。春燕生態農園的企業 ESG 志工日正是落地示範,透過保育共生場域提供,串連友善耕作小農,企業可藉由認養復育在地物種、環境教育日、綠色採購等方式,建立長期的永續夥伴關係。「這不僅僅是一場親子志工日,更是企業履行永續承諾、培育環境公民的行動見證。」
協會總幹事郭于倩表示,除了「放水摸魚捉蝦檢螺趣」的體驗活動,也特別規劃了「生態瓶製作」環節。參與者可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微型濕地,將生態系的一角帶回家或辦公室,延續對自然的覺察與照護;象徵企業志工從一次參與,走向長期影響的起點。在 ESG 意涵上,生態瓶製作延伸了「E 環境」的教育實踐,強化對生物多樣性與循環系統的理解;同時也深化了「S 社會」層面的連結,讓家庭與企業員工能在生活中持續感受與自然共生的責任感。

此外,活動也邀請參與者進行一場「與大自然同頻的靜心呼吸」體驗。透過引導式的覺察練習,讓大家在濕地間以呼吸感受風、光、水的流動,重新建立與土地的內在連結。這項設計在 ESG 架構下,不僅強化了員工的心理韌性與情緒健康(屬於 S:社會),同時也促進「G:治理」面向中企業文化的內在轉型——從外在行動的永續,走向內在意識的永續。
午餐時段,園區特別準備「水生植物餐」,以春燕生態農園自種的無毒、乾淨、當季時令食材為主,包括水蓮、茭白筍、菱角、金針與香草等多樣食材,搭配低碳烹調方式呈現。這不僅是一場味覺的饗宴,更是從產地到餐桌、從土地到心靈的永續實踐。參與者能在餐桌上真實感受「低排碳、低里程、友善環境」的理念,體驗永續飲食如何成為 ESG 的日常行動之一。
郭于倩強調,本次活動特別加入碳排計算與生態影響評估,記錄「企業 ESG 家庭志工日」的碳足跡,並對參與行動的環境效益進行量化分析。「這不僅呼應企業 2050 淨零碳排的氣候承諾,更將企業的永續目標與台灣本土環境的關懷緊密結合,構成一個完整、可信且極具感染力的 ESG 行動環圈。」
春燕生態農園位於桃園市中壢區大圳路一段 96 巷 126 號,是余孟芬與郭于倩的大自然療癒夢想基地。自 2021 年起邀請濕地專家葉斯澍進行生態池、人工棲地營造與原生物種復育,是全台唯一的八卦太極生態農園。12 座自然淨水池形成完整水域系統,透過循環設計與多樣水生植物,有效淨化水質、營造棲地。園區已復育超過 100 種原生動植物,成為兼具保育、教育與景觀的永續基地。(圖:小農手匠發展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