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 江傑豪 報導】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策辦「『花繁映發-膠彩畫的學院時期』臺中市美術家資料館膠彩藝術特展Ⅲ」,除展出詹前裕、呂燕卿、陳英文、高永隆、李貞慧、劉玲利、廖瑞芬、易映光、林彥良、徐子涵、倪玫玲及張瑗容等12位現正於學校任教老師的膠彩原作外,另展出在大學或研究所時期,研修膠彩的學生創作59幅及膠彩相關碩士論文25本。從創作作品及研究論文,民眾可透過展覽看見兩個世代在膠彩創作上的大不同。該展自即日起至104年12月6日(星期日)止,在臺中市美術家資料館展出,歡迎喜愛膠彩民眾前來參觀。
展覽主題為「膠彩畫的學院時期」,由於膠彩畫在1985年之前,社會呈現反日的氛圍,膠彩畫被禁止學院內正式授課,大大影響膠彩的傳承與發展。直到1985年後反日聲浪不再,加上林之助老師應東海大學美術系邀請,正式在東海大學美術系教授膠彩畫,膠彩畫終於走進了美術學院傳授。隨後各大學院校美術相關科系也陸續開設膠彩畫課程,膠彩畫在各美術院校中發展快速,從私塾教育全面走入正規的藝術學院體制傳授,從此開枝散葉,開啟膠彩畫發揚的序幕。
展覽呈現學院教授及學生作品,一眼即可看出在創作風格上顯著的差異。學院教授作品分為「日本風格」及「綜合風格」。「日本風格」構圖細膩、風格嚴謹、強調裝飾性、講究工序,主要赴日留學受日本膠彩影響,像是李貞慧、易映光、廖瑞芬、徐子涵等留日派的膠彩畫家皆是。
「綜合風格」派則多為原本從事水墨、西畫創作,轉而研究膠彩,投入膠彩創作,沒有明顯傳統的師承,不受即有膠彩樣式影響,作品具明顯的個人風格,代表人物如詹前裕、呂燕卿、陳英文、劉伶俐及高永隆。
兩代創作雖大不同,卻也有相同之處,都是透過作品,來抒發情感。像是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詹前裕本次展出的「玉山圓柏-虬曲」及李貞慧老師作品「春雨」,都是藉創作抒發失去親人的痛苦,透過作品來傳達思念之情。
臺灣膠彩畫的畫風走出了50年前的日據風格及制式的私塾畫風,進入多元的新時代。在全國美展、大墩美展、桃源美展各項重要官方美展中,膠彩畫成立單獨部門徵件評審,在官方展覽、學術研究及學校教育推廣下,臺灣膠彩的發展更加快速。
圖片來源:港區藝術中心推廣股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