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建文 報導】臺灣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歷年頻繁遭受颱風、豪雨、乾旱及地震等天然災害侵襲,因此防災知識的宣導非常重要,科技部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及科工館共同攜手合作,企圖將行政院多年來努力推動之大型災害防救科技研發之成果能廣為傳達至一般社會大眾,並教育民眾災防資訊的取得與學習。
「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莫拉克風災殷鑑不遠,科工館秉持「科技生活化、生活科技化」以及「綠博物館」的宗旨,透過教育及展示的方式將災防科技「科普化」,讓參訪民眾均能容易吸收,並延伸到社會上普遍推廣,科工館既為教育部重要社教機構,著力於科學精神的探究與未來科技人才的培養、啟迪,因此災害防救的宣導工作,自然責無旁貸。
這次的特展亮點乃以100-103年度行政院災害防救應用科技方案成果為軸線,輔以民間信仰之諸神:「千里眼」、「順風耳」、「海龍王」、「土地公」、「媽祖」等信仰意象,介紹現代防災應用科技,其中「現代千里眼」引介衛星影像、航照、UAV無人載具系統,「科技順風耳」則介紹地震預警系統,「四面海龍王」則介紹即時水庫水位監測系統、自動化淹水監測,「八方土地公」則引介災害潛勢地圖、大規模崩坍區監測系統,「媽祖」則綜合說明了國家災防科技研發歷程,此外,還有甫落成、跨橫科工館2樓東西兩側的「望愛七星橋」,則是科技部補助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研發之「救災用複合材料輕便橋」,今日開光點眼,共祈重啟山林、國泰民安。
科工館身為南臺灣社教機構的指標,珍視地球資源,敬天畏神、愛惜大地,並且力促幸福、快樂的吸收科普相關知識,培養正向的科學精神與態度、以及充實豐富的科學生活與應用能力,並期使天天都是科學日、人人都是科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