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海岸治理論壇暨成果專刊發表會 呈現海岸施政措施與成果
【News586/記者彭慧婉報導】桃園市政府於今(12/2)日假國立中央大學大禮堂舉辦桃園海岸治理論壇暨成果專刊發表會,鄭文燦市長親自上台分享海岸治理的心路歷程及亮點成績,並公開發表全國第一本海岸治理成果專刊(2016-2021),本專刊具體呈現市府團隊6年來重要的海岸施政措施與成果。
鄭文燦市長說,以前海岸線因欠缺全盤與整體性的規劃,又因為戒嚴時期的海禁政策,導致民眾不敢親近,甚至不敢靠近。桃園市政府在106年率全國之先推出海岸生態保護白皮書,以前瞻的視野、創新的思維作為海岸治理的指導方針,並且依據白皮書的建議,於107年成立海岸管理工程處,專責辦理海岸管理事務,並以治海、護海、觀海、淨海、知海、親海、進海、里海及藍海等9海策略著手謀劃各項行動方案。有感於海岸問題錯綜複雜,因此邀集專家學者、NGO團體組成海岸管理委員會,就環境教育、災害防救、景觀營造、自然地景、文化資產、生態保育、污染防治等7大領域提供專業建言,委員會的各項決議,交由海岸資源保育專案小組落實推動,強化垂直整合及橫向合作的功能,發揮1+1大於2的行政綜效,終於突破種種困境,完成許多重大施政成果。鄭市長強調,桃園長達46公里的海岸線,擁有許厝港濕地、草漯沙丘、觀新藻礁及新屋石滬等四大生態亮點,103年公告劃設「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後,目前的總物種類為劃設前的2.7倍,保育成果斐然、104年公告劃設「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濕地」後,市府啟動全國最大的濕地復育工程,新增22公頃的濕地面積,水鳥的種類、數量都大幅成長、109年6月公告指定為「草漯沙丘地質公園」這是全國第三座,也是唯一以沙丘為保護標的的地質公園、108年4月將新屋蚵間2、3、6 號石滬登錄為文化景觀,新屋百年石滬是臺灣本島最大最完整的石滬群,目前11座石滬中已有6座完成修復,預計明年可全部修復完成。
除了劃設保護區外,為了有效掌握海岸環境的變化趨勢,市府也首創海岸環境監測科技中心,並建構三道防線:海岸水質監測網、海象監測網及CCTV影像監控網,掌握出海口水質、海象及海廢等數據資料,提供海岸污染預警及環境品質預測能力。另為了長期對抗海廢大軍,市府引進民間資源,號召民眾成立淨海志工隊,包含16隊海岸巡護隊、3支海洋環保艦隊、5支環保潛水隊,志工人數將近1,000人,定期清理海岸、海漂、海底垃圾,並自109年著手於社子溪出海口及永安漁港針對肉眼看不到的微型塑膠進行調查,並自今年起引進過濾新科技展開微型塑膠的清除計畫,戮力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而淨海撿拾的海洋廢棄物,市府也設法將廢棄寶特瓶、廢漁網等資源再生利用、漂流木則與藝術家合作成為裝置藝術作品或經破碎後鋪設於保安林步道,透過回收再利用賦予海廢新生命,創造新價值,促進藍色循環經濟。
海岸地區有很多老舊建物因缺乏管理而長期荒廢,市府經盤點後積極活化善加利用,例如觀音海水浴場舊遊客中心、好客莊園、蚵一哨所等三棟建物,經過全面整修後轉型為里海學堂、草漯沙丘地景觀音展示館、海洋客家牽罟文化館、新屋石滬故事館等,永安雪森林遊憩區及永安北岸濱海遊憩區也華麗轉身為新屋濱海植物園及後湖溪生態園區,成為環境教育及生態旅遊的優質場域。同時市府也於公廁建立即時通報系統,民眾只要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完成故障報修,提高公廁服務品質。市府亦將投入1億元經費,興建跨越老街溪出海口的自行車景觀大橋,串聯許厝港濕地及草漯沙丘等2大生態亮點,斥資2億元於新屋海岸執行後湖逐浪天梯營造計畫,以「生態潮池」及「天籟海堤」的設計,打造親海休憩空間。
環保局長呂理德表示,推動落實海洋環境教育及實踐里海價值,將是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今年4月里海學堂正式開班授課宣示桃園市邁入海洋教育新紀元,未來將針對各級學校教職員、海岸生態解說員、志工與一般民眾分別設計各類海洋主題的室內外課程,擴大辦理世界海洋日漁人島宣導活動,推動全民海洋教育,提升海洋保護意識,讓愛海深植人心。同時與社區發展協會合作向行政院環保署申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目前許厝港重要濕地(國家級)、藻礁生態環境教室及海洋客家牽罟文化館均已成功取得認證,預計今年底新屋石滬故事館及草漯沙丘地景觀音展示館也將通過認證。面對後疫情時代,零接觸消費的主流市場,市府將規劃於明年推出電子旅遊套票,串聯里山里海的各項精緻遊程,帶動海岸地區的觀光發展,期望活絡地方經濟,促進地方創生,達成海岸永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