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ews.586.com.tw/wp-content/uploads/2021/12/1506445.jpg)
在溫室效應的影響下,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日趨嚴重,「2050年淨零排放」也成為全球氣候行動下共同目標,面對這場行動沒有局外人,必須靠全民與政府一同努力,才能迎頭趕上國際減碳趨勢。
為能實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中華土壤肥料學會暨中華土壤協會,在本月(8-9日)年會在國立中興大學隆重舉行,以「優化土壤與溫室氣體排放增進農業碳匯」為主題,透過「友善環境農業資材使用管理暨農業土壤管理研討會」,讓產、官、學等各方共同參與。 在主辦單位的用心下,也邀請剛榮獲全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漁環保類別的青農魏瑞廷出席,以農民身分提出地方農民的想法,提供給研究與政府單位作為未來擬定政策的參考方針,期望對台灣未來前進2050淨零排放,將有所助益。 魏瑞廷說,把基層農民的想法與政府及研究單位做一個交流,其實對於農業政策擬定是一件好事,從上到下有效溝通讓政策執行順利,有效傳達正確訊息,避免政策美意遭曲解。
目前農委會針對「農業碳匯」方面,分出森林、土壤及海洋三部分,透過增加森林面積與管理、調整作物耕作模式、復育濕地及海草床等措施,大幅增加環境系統吸儲的碳匯,為我國整體淨零排放做出貢獻。 未來農民可將配合減碳的貢獻定價,投入環保署碳交易平台,販售給需要抵換的企業,除增加農民收入,也能為環境生態盡一份心力,所以「2050 淨零排放」,搶救地球氣候變遷這件事沒有一個是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