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586/記者張淑慧報導】台灣面臨少子化的課題,去年新生兒出生數已經低於14萬。其中早產兒的比例則是佔了大約10%,早產兒是一群還來不及準備,就必須提早面對一段艱難成長歷程的戰士,難關除了呼吸衰竭、感染、視網膜病變外,還會骨質疏鬆?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新生兒團隊從民國110年起,在新生兒加護病房執行了「打造早產兒完美骨本計畫」,至少已有超過100位的早產寶寶加入這個計畫。小安在媽媽懷孕26週時,即使媽媽盡了一切努力,小安還是迫不及待地來到這世界,出生時體重只有965公克。住院期間的骨質在第四週降到最低點,醫療團隊透過給予小安飲食的調整、維生素D添加及物理治療的介入後,最後小安健康出院,也沒有骨折情形,擁有良好骨本,但仍須門診追蹤。
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黃尚志副院長表示,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身為大學醫院及醫學中心,秉持以病人為中心,強調縱向的照護延續性,有著優秀的新生兒科團隊,在這幾年於新生兒醫學會的Taiwan Neonatal Network (TNN)獲得不少獎項,也是獲獎最多的醫院。如2018-2020年度TNN指標中Severe IVH (嚴重腦室內出血)及Chronic Lung Disease<33wks (慢性肺疾病),得到最佳優良表現醫院及最佳進步獎團隊。而高醫的新生兒團隊更率先全國,很早就著墨於早產兒骨質疏鬆的預防,期許高醫的新生兒團隊,能持續努力於打造早產兒完美骨本,完封早產兒骨折的發生,讓孩子住院中及出院後仍然可以蹦蹦跳跳。 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新生兒科陳秀玲主任表示,他們曾照護一個出生體重僅800公克的早產兒。這位早產兒在住院四個月後出院,但家長卻發現孩子的右大腿骨折了。這是因為早產兒代謝性骨病變,導致骨質疏鬆,好發於出生體重小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這個病主要是因為早產兒在成長期間營養不良,再加上住院期間使用的藥物,如利尿劑和茶鹼,會使鈣質流失。 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新生兒科陳秀玲主任指出,成人骨質密度通常使用雙能量X光吸收測定儀來測定骨,但對於新生早產兒的研究存在許多限制,主要是擔心輻射劑量累積的問題。高醫新生兒團隊在國際文獻中發現,可使用量化超音波來測量早產兒骨質疏鬆的情況,這種方法具有方便、無輻射和低成本等優點。此外,已開發出可以測量骨聲速度來評估骨頭礦化含量的技術。過去的研究表明,這種技術可用於評估足月新生兒和早產兒的骨頭健康和礦化含量。 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新生兒科陳秀玲主任提醒,早產寶寶在一歲前的成長中,骨質密度會先下降,然後才會再上升。若在下降期間不注意,可能會發生早產兒骨折的風險。因此,本院新生兒加護病房推出「早產兒完美骨本計畫」,透過每週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查,調整飲食、添加維生素D和進行物理治療等方式,幫助早產兒建立良好的骨骼,避免骨折發生。提醒大家,骨質疏鬆對早產兒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圖/ 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