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586/記者侯姵伃報導】
在颱風攪局的三天裡,嘉義卻迎來了一股溫暖力量。由嘉義市政府指導、中國青年救國團嘉義團務指導委員會主辦的「桃城320+1二通走讀 VS 青年服務——114年度青少年志工創新志願服務營」,於8月14日至16日圓滿落幕。40名來自嘉義的12至18歲青少年志工,與中高齡志工及救國團義工團隊攜手合作,展現出跨世代協力服務的能量。
從走讀到行動:讓城市故事被看見
三天活動中,學員們隨著作家陳俊彣(「嘉義小旅行&華麗計程車」導覽團隊),深入嘉義二通老街與周邊街區。從嘉義後驛、北港車頭,到日本警察廟富義宮、益昌山產行,再到 Xi Project 西市場數位青創基地,青年們在導覽中理解城市紋理,同時也彎腰撿拾垃圾,成為「環保小尖兵」,為老街換上清新的風貌。
除了走讀,志工更投入社區服務:
-
益昌山產行農事體驗:親手曬筍乾、刮愛玉子,體驗農事勞動。
-
關廂境廟前綠美化:青銀志工攜手整理環境,改善街區景觀。
-
隨手清潔行動:走讀過程中隨時撿拾垃圾,強化公民責任感。
在這些過程裡,青少年不再只是旁觀者,而是真正的參與者。世代合作,讓社區更具溫度。
從服務到學習:培養跨領域能力
8月16日,學員進入反思與成果發表。樂齡體智能教練林昱礽、鄭有恩帶領青少年進行研討,學習如何將零散行動轉化為團隊成果,並培養協作、表達與問題解決能力。
此外,586焦點傳媒記者侯姵伃帶來短影片製作課程。從腳本發想、拍攝到後製,學員們親自上手,完成9支短片,以青年視角記錄街區故事。這些作品不僅記錄了志工行動,更讓「服務」被看見,賦予志願服務新的傳播力。
這樣的設計,也呼應嘉義市政府推動的「青世代磁吸、全齡志工人才培力」十大旗艦計畫。青年志工不只是完成任務,而是學習如何用影像與行動,把社會參與延續下去。
從年度計畫到長期願景:創新的志工服務模式
救國團嘉義團委會服務組張展榕指出,這已是連續第三年舉辦青少年志工創新志願服務營。
-
112年「公園大突擊」:將公園設施遊戲化,結合服務行動。
-
113年「跨世代青銀交流」:強調互助與世代融合。
-
114年「桃城320+1二通走讀」:結合走讀、服務與影像製作。
這些設計逐年突破傳統志工服務框架,讓青年更主動、更深度地詮釋志願服務價值。
嘉義團委會總幹事葉淑貞強調:「熱忱是永續的動力,人是永續發展的核心。」她期勉參與學員,不只是為了服務時數或學習歷程,更是在服務中找到自我價值。這場活動雖已落幕,但嘉義的青少年志願服務旅程,才正要開始。未來,救國團將持續推動更多創新方案,邀請青年一同以青春行動,為城市添上最美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