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586/記者陳宥森報導)9月21日,一場充滿溫度與希望的「大手牽小手 藝起向前走」成果展,在西港農會擔露館前廊道熱鬧登場。活動中,一件件由身心障礙學員親手完成的作品,不只是技藝的展現,更是他們努力學習、勇敢突破的最佳見證。
許多身心障礙朋友,因身體條件或外界刻板印象而在就業路上處處受限。因此勞動部雲嘉南分署委託社團法人台南市復健青年勵進會,開設「平車操作人員培訓班」及「皮件製作人員培訓班」融合式專班,讓學員在支持性服務的陪伴下,一步步學習專業技能,逐漸建立自信。
此次成果展以市集攤位的形式呈現,不僅讓更多民眾貼近學員的學習歷程,也讓社會大眾真實看見他們的用心與成長。
活動當天共設有11個攤位,除了現場學員,也特別邀請歷屆委外職訓及產業人才投資方案的學長姐回娘家分享經驗,互相勉勵。勞動部雲嘉南分署張專員親臨現場,對學員的堅持表達高度肯定,更送上鼓勵:「這些作品背後,是學員們一步步不放棄的精神與專注。
希望企業與社會能看見他們的能力,給予更多機會。」勵進會王瑞宏理事長表示,此次皮革與縫紉技能訓練成果展,不僅展現學員努力學習的成果,更象徵身障朋友在自我突破與專業發展上的重要一步。回顧協會辦理訓練已逾25年,政府對身心障礙者的支持政策與補助內容,從早期單一著重「補助與訓練」,逐步擴展為更全面、多元且具深度的支持體系。
過去的課程多以培養興趣與生活技能為主,協助學員獲得基本手作或職業技能;近年來則在政府政策挹注與計畫設計下,結合心理重建、技能訓練、職務再設計、自立支持及成果展現等多面向措施,形成「完整支持鏈」。
此次課程更特別導入 iCAP 職能導向培訓模式,依產業實際需求設計課程與評核標準,使學員在學習過程中同步掌握實務技能與職場必備能力,大幅提升就業競爭力。
林執行長指出,這樣的轉變讓訓練單位能更有系統地規劃課程,從單純的學習場域升級為「產業人才孵化基地」,協助身障者不僅學會一技之長,更能發揮所長、建立自信,找到自我價值、穩定就業,成為產業真正需要的專業人力,展現身障者多元而堅韌的力量。
在活動中,學員歐又誠特別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他表示,在參加職訓之前,曾嘗試電腦繪圖、程式設計等技能,但總覺得學習成效有限,無法真正突破。直到在台灣就業通看見皮革的課程,才讓他找到新的方向。
「起初只是因為沒有錢買禮物給家人,我想親手做一個皮革包包送給媽媽和姐姐。」沒想到這份心意卻成為他學習的起點,在課程中,他雖然覺得手縫辛苦、皮雕技法不易,但每一次挑戰,都讓自己更有動力完成作品。更大的收獲是作品不僅讓家人感動,也獲得朋友的肯定,甚至有人主動下訂購買。
原本「沒錢買禮物」的困境,意外轉化為「手作產品帶來收入」的契機。這段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只要持續學習與堅持,就能把心意轉化為專業,甚至開啟未來的職涯之路。他感性地感謝老師的耐心教導、同學的互相建議,以及協會提供的資源支持,讓他在學習過程中找到自我價值,也勇敢迎向未來。
這場成果展,不僅是學員展現自我的舞台,更是向社會發出的溫暖邀請:給身心障礙者多一分理解、多一份支持,就能讓他們的光芒被看見。台南市復健青年勵進會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融合式職訓課程,幫助更多學員在學習中找到價值,在就業路上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