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鄉親客廳會。


飽受網路不實流言攻擊,養蜂產銷班嘆「銷量雪崩逾半」衝擊蜂農業,國產蜂蜜「量少價揚」釋疑天候變遷,產量折半,蜂農老化規模縮減,匿名造謠養蜂產業鏈受害,產銷班護商譽「蒐證提告」不再姑息 。

台灣養蜂業發展百年,蜂蜜年產值約25億元,各大通路展售許多跟蜂蜜相關的食品,網路匿名指控,有產銷班食品掛名「東山區農會」,涉嫌來源不實,影射造假,農會也闢謠,這些商品並不是農會生產,養蜂產銷班推廣組、台中組黃主任與宜蘭組蔡主任親上火線解釋,蜂蜜產品的原料,都是來自農會輔導的產銷班,並未掛名來自農會,產品有SGS農藥殘留未檢出的食安檢驗合格證書、投保產品責任險,以及國產蜂產品證明標章的授權使用書,可供民眾查證,網路不實謠言流傳多年,衝擊蜂農與相關產業鏈的生計,已委請律師全程蒐證,不排除以司法途徑解決紛爭。

這一年來,我們產銷班推廣的銷量,掉了一半以上,產銷班推廣組台中黃國輝主任發現有匿名者貼文,質疑坊間有些蜂蜜相關的農特產品疑似魚目混珠,掛名台南市東山區農會,影射造假,對此農會在官網發聲明強調「不肖業者假借東山區農會名義,到各地推廣非本會生產之商品」,黃國輝解釋,他們農特產品的蜂蜜原料,是來自台南市東山區農會輔導、成立逾34年的養蜂產銷班,14名成員與班別,農會都有立案核定資料,生產的蜂蜜原物料,由合法立案的養蜂產銷班研發,加工後製成蜂王乳、龍眼花蜜、蜂膠枇杷喉糖等食品,推廣模式已經有數十年,再透過觀光工廠、地方座談說明會、線上網購等多元行銷通路,讓有需要的民眾參考選購。

黃國輝出示文件強調,蜂蜜的原物料「龍眼花蜜」與「蜂王乳」,都有通過農藥殘留與動物用藥殘留未檢出的SGS嚴格檢驗,產品依法有投保責任險,也有台灣養蜂協會國產蜂產品證明標章的授權使用書,龍眼蜂蜜的品質,不但通過市府評鑑,甚至曾經贏得冠軍殊榮,從養蜂場到賣場,農產品的產售資料都有跡可循,縣市行銷據點都有駐區主任負責督導,為了讓民眾理解蜂產品的特色,兼顧長者的需求,展售的方式採取說明會與客廳會的方式進行,由銷售顧問面對面親自解釋,過程完全尊重民眾的需求與意願,民眾如果有疑慮,可以查證相關立案資料。

黃國輝說,養蜂產銷班打開了蜂農的「水龍頭」,辛苦建構產銷通路之餘,也要兼顧社會責任,他們經常在行銷據點捐贈物資、善款給當地弱勢團體,讓需要協助的長輩、幼童與家庭,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關懷,仁風義行雖不足掛齒,但工作忙碌之餘,卻又得面臨網路造謠毀謗、詆毀商譽的困擾,他希望藉此機會向外界好好說明,讓產銷班可以穩健發展。

有民眾認為,這些蜂蜜產品價格太過昂貴,甚至懷疑是不是假貨,對此宜蘭推廣組蔡金河主任解釋,台灣養蜂產業有百餘年的歷史,受到天候變遷影響,加上以家族經營為主的蜂農逐漸老邁,養蜂的人力與規模縮小,根據農業部公開資料,近六年來,蜂蜜的年產量已經對半腰斬,原本還可以出口日本,現在連內銷都不夠用,收購的價格逐年飆高,高單價、低產量的蜂王乳首當其衝。

蔡金河主任說,他們身兼產銷班推廣業務主任與銷售單位,為了維持蜂蜜高品質的產業鏈,長期與產銷班蜂農合作,開發各類食品,努力打開銷售通路,可能是遭到同業中傷,甚至冒用產銷班的名義進行詐騙,影響各縣市的推廣作業,微薄的利潤難以維持營運,又遇到網路流言中傷,他希望錯誤的訊息到此為止,民眾要有正確的認知,才能讓台灣傲視國際的養蜂產業永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