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ews.586.com.tw/wp-content/uploads/2024/02/education-teaching-training-ppt.jpg)
【特派記者 江傑豪 報導】彰基基因醫學部日前在院方創新研發計畫支持下,開始進行胚胎著床前基因篩檢的前驅研究,與彰化市『博元婦產科』蔡鋒博醫師合作,成果極為豐碩;結果不但獲得國際遺傳學期刊『分子細胞遺傳學』快速刊登,文中所載53.8%懷孕進行中的個案,也都成為活產個案,彰基於6日舉行正式酒會替出席的家庭慶祝。
彰基基因醫學部主任陳明醫師表示,胚胎著床前基因篩檢,已經有二十幾年的歷史,在台灣近七、八年比較成熟,所使用的遺傳學檢驗工具,也日漸更新,包括基因晶片、次世代定序等最新的工具,也都應用在這個領域,成為新時代試管嬰兒的一個火車頭技術;其基本的原理是篩檢出染色體比較正常的胚胎再植入,可以提高活產率。
然而,在篩選胚胎的遺傳學技術中,絕大多數都必須進行全基因放大,也就是把早期胚胎切片取出的一個到五個細胞進行放大,才能進行後續分析。
陳明指出,美國紐澤西的一個團隊,幾年前開始進行所謂使用即時定量聚合酶連鎖反應的方法,不需要經過全基因放大,直接篩選胚胎是否有染色體數目異常。從學理上乍看之下,好像解析度不如次世代定序或者基因晶片,但其實少了全基因放大的過程,就少了誤差,所以美國的團隊得到了驚人的成功率。
然而相關技術在美國是受到專利權保護的狀態,論文發表也沒有把細節寫出來,彰基基因醫學部主任陳明醫師在兩年前決定跟進,自己研發技術,在一年前開發成功,一年來,第一批的個案紛紛生產,論文也成功發表,成為世界上首個成功跟進的實驗室,國內外生技大廠對彰基的技術都非常有興趣。
彰基基因醫學部致力於基因遺傳在生殖以及母胎醫學的應用之研究,成果斐然,絕大多數世界上的先導技術,彰基基因醫學部都一應俱全,今天所發表的只是其中一項,但是確實意義重大。
陳明表示,這個技術有幾個重點:第一,切片的時間在第五天囊胚期,目前已經知道,囊胚期切片比較不會傷害胚胎的著床能力。第二,不需要全基因放大,減少一個誤差的可能性。第三,可以達到新鮮週期植入,所以我們稱為『一條龍試管嬰兒』。
由於彰基基因醫學部是大家認同的績優學術單位,此次召開記者說明會,並為出席的家庭慶祝,是以成功發表論文作為基礎,不是站在商業宣傳的角度。
這些個案並不是都是原先很容易懷孕的,不少都是做過多次試管嬰兒沒有成功,有些媽媽年紀也不輕,甚至有些併發一些內科疾病的體質,然而,除了應用醫療技術調養母體以外,高品質的胚胎,是遺傳學家能夠幫忙試管嬰兒醫師的,彰基基因醫學部很高興讓這些家庭更為圓滿,體現彰基創院以來貫徹上帝愛人的建院宗旨。
圖片來源:彰化特派記者玉女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