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586/記者侯姵伃報導】
颱風豪雨過後,嘉義縣的復原腳步仍在持續加快。行政院雲嘉南災後復原前進指揮所副指揮官李孟諺、李怡德今(26)日率隊赴嘉義縣,主持第十次工作會議,邀集中央部會、縣府與各鄉鎮公所,聚焦受災戶補助申請、溫網室重建輔導,以及民宅修繕等核心議題。
這場災害中,嘉義縣農業處統計共有2,938件溫網室設施受損,影響面積達961公頃。為加速復原,縣府一方面媒合拆除與重建工作,另一方面簡化容許使用審核流程,並舉辦重建結構研習,同時透過QA圖卡宣導重建程序。到目前為止,重建補助案已受理465件,其中135件完成施工,申請期限訂於114年10月18日,若必要將延長至年底。
李孟諺提醒,部分設施仍未拆除,不僅影響市容,也造成環境衛生疑慮,因此必須先完成清理,才能逐步推動重建。不過,農業處長許彰敏也坦言,即使農民已經自行拆除了PU塑膠膜,但像網子、農膜及啞管等廢棄物仍須分類回收,處理難度高。對此,李孟諺要求農業處與環保局整理回收廠商名單,協助農民妥善處理。
在住屋方面,縣府經濟發展處指出,目前已有162家廠商投入修繕,登記意願的災民達855戶,其中850戶正在安排媒合,60戶已完成簽約,21戶施工中,而17戶已經完工。為了提供實質支持,符合住屋慰助金資格的受災戶(損壞面積超過20平方公尺),只要能在114年8月31日前完成修繕簽約,或於9月30日前自行拆除,即可請領2萬元補助。同時,受災店家也從8月25日起可申請1萬元援助金。
除了正規補助,針對屋頂與外牆損壞未達20平方公尺的低收入與中低收入戶,內政部國土署新增1.5萬元慰助金,填補既有制度的缺口。然而,李孟諺指出,目前嘉義縣仍有約90個邊緣戶,因不符合資格或僅獲得少量補助,難以負擔修繕費用。他要求社會局逐戶掌握實際狀況,並尋求民間資源挹注。
縣長翁章梁則承諾,社會局會確實追蹤各弱勢戶,確保不遺漏任何需要協助的災民。他也提醒各公所,若在申請資料審核過程中出現疑義,可透過申覆書送縣府,加速流程,讓災民能更快獲得援助。從農業到住屋,嘉義縣的災後復原已顯露出進展:農業設施重建逐步展開、近九百戶災民進入修繕媒合程序,弱勢家庭也有額外支持。然而,廢棄物清理的繁瑣、邊緣戶的補助落差,仍是亟需解決的現實挑戰。這場災後復原的重點,不僅是硬體設施的修復,更是制度如何確實落實,讓每一戶受災家庭都能獲得足以重新站起來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