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派記者 玉女 報導】二〇〇四年,全球知名的瑞士蘇黎世芭蕾舞團於蘇黎世歌劇院一場首演後,新蘇黎世報出現了這樣一段舞評:「回憶,頂多只是片刻或如夢的瞬間。然而林懷民的「烟」,卻讓觀眾沈醉在長達一個半小時,生動而絢麗的憶想世界。」
二〇〇二年由雲門舞集創作首演的「烟」,在林懷民眾多舞作中,風格獨樹一幟。授權蘇黎世芭蕾,成為舞團熱演多年的招牌作,卻未曾再現身雲門舞台。睽違十三年後,應兩廳院舞蹈秋天邀請,並在NUSKIN、環鴻科技、東培工業贊助支持下,今秋重返台灣,十月十六日至二十五日,於國家戲劇院連演七場。十一月十三至十四日轉往台南文化中心演出兩場。
林懷民於今日記者會幽默地表示:「老作品「烟」太久沒演,都已變成新作品!」2002年的過年前後,林懷民與燈光設計張贊桃、舞台設計王孟超一同旅行印度,驚喜地經歷了生命中最長的一次春天,三個月時間,感受到生命交替氣息的感動,也被恆河邊一棵巨大枯樹凋零後的詭譎之美震懾住,決定將它呈現在舞台上。而當年也因這齣舞作的誕生,接著授權瑞士蘇黎世,造成轟動,開啟了一連串的歐洲巡演。十三年前的創作,如今回首,經歷歲月沖刷,青春雖已不再,但如此多彩又壓抑、內斂卻擁有強烈生命力的舞作,林懷民表示往後再也不可能有一模一樣的回憶。
不同於一般觀眾熟悉的「水月」、「行草三部曲」等雲門名作,「烟」不帶任何傳統文化的痕跡。這支在歐洲構想,發展的舞蹈,是林懷民眾多作品中的異數。結構嚴謹,音樂性濃烈,歐風色彩鮮明,芭蕾舞者似乎亦可勝任,因此瑞士蘇黎世芭蕾驚豔,跨海洽談版權。但同樣的編作,由雲門舞者演出,除了舞步更添內涵:眼尖的觀眾仍可從以氣引體,由內而外的動作中,察覺到雲門東西交融的身體風格,得到更多的觀舞趣味。
十三年過去,雲門舞者的肢體更加成熟精煉,讓林懷民有了更多發揮的空間。他動手大幅修改,潤色。往事如煙的傾頹與亂倫異色的複雜情慾,在林懷民的重新加工下,衝撞力更加強悍,色彩濃重強烈,讓人幾乎忘了,舞台上竟是擅長暈染黑白墨色的雲門舞集。
圖片來源:台北記者江文賓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