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昭德/嘉義縣報導〕看見嘉義擁有全台覆蓋率最高的竹林,中正大學自去年起推動「竹光發熱黑金計畫」,開發多項「竹」應用,如結合奈米科技與魚塭業者合作竹炭淨水小型實驗、設置「竹炭基地」,也透過文創行銷推廣竹藝術的文化價值及竹商品,協助地方竹業發展新生產經營型態。而28日中正大學更率先成立「竹光黑金產學聯盟」,盼藉集結全台「竹產業」相關廠商力量,活絡竹產業經濟。
今日中正大學舉辦「竹光黑金產學聯盟」揭幕式,除了工研院、國內外專家學者,更有超過31家台灣廠商受邀加入聯盟組織,參與產業來自南投、雲林、嘉義、台南等中南部地區,類別涵蓋竹原料至成品、商品,當中不乏竹地板、竹炭與竹醋、竹吸管、竹球棒、竹炭洗髮商品、竹劍、竹碳毛巾、竹編藝術及竹炭窯等業者。中正大學表示,未來預計邀集全台竹產業廠商一同參與。
未來「竹光黑金產學聯盟」除了提供最新竹產業資訊,促進商機媒合與診斷輔導,也協助技術解決、行銷推廣等服務,將有助於竹產業創新研發、核心技術整合及拓展商機。中正校方指出,28日當天同時舉辦竹子商品展,包含南投竹藝學會作品展、璞園藝術坊竹藝品、宏達竹劍及耐斯企業、元維棉織捐贈各40組竹炭商品,一展台灣竹業經濟實力。
「竹子在嘉義地區是全國覆蓋率最高,過去竹業也很興盛。」中正大學研發長黃士銘說,歐洲把竹子列為環境永續的戰略性物資,中國也提出以竹代木的政策,可見竹子的重要性。然而,隨著嘉義竹業沒落,更多竹林被廢置,若放著不管又會造成環境問題,因此中正大學以竹子為核心,整合校內教師資源發展「竹光發熱計畫」,串起整個產業鏈的在地創生。
在循環經濟中,竹子能淨水、淨化空氣。由於雲嘉沿海地區因養殖漁業長期超抽地下水,造成嚴重地層下陷,黃士銘說:「如果可以用竹炭淨水,只要減少一半以上的換水率,對改善地層下陷很有幫助。」中正大學利用奈米科技研發竹炭淨水技術,不僅在雲林麥寮鄉、嘉義東石鄉、台南安南區等規劃實驗場域,目前也和安南區魚塭業者洽談小規模的實驗合作。
而中正大學更在校內建置「竹炭基地」,擁有全台大專院校唯一的竹炭機械窯。「竹子是4年成材,如果沒有做好的高溫處理很容易發霉。」黃士銘說,以前傳統窯燒需要7天製作竹炭,竹炭機械窯只需4小時,溫度和品質都比傳統窯燒穩定,又兼具環保,甚至有竹農前來詢問購買或委託製炭。
不只科技層面,竹光發熱計畫在文化、教育、行銷方面也有相當多成果。像是學生團隊在梅山、阿里山達娜伊谷長期蹲點,進行文史田野調查,中正教師研發教具,親自到在地小學指導學生做實驗,認識竹炭淨水的原理,還有學生以嘉義市竹跡館為對象,構想開發「竹好機器人」推廣竹商品等。此外,中正竹光發熱計畫團隊正積極申請加入世界竹組織,期盼將台灣在地竹業推向國際。
嘉義縣副縣長吳芳銘也說:「竹子在日本是黑鑽石,所以我們稱它為黑金。」吳芳銘也提到,自己住台三線上,整個台三線從南投、雲林一直到嘉義足足有20公頃的竹林。提到中正大學成立「竹光黑金產學聯盟」,他也高度認同竹產業必須有群居聚落支撐,大家才能一起將格局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