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祖語文親子共學營,走讀八德馬祖廟宇閩臺宮

【News586/記者彭慧婉報導】桃園市馬祖移民人口全台第一,素有馬祖人的第二故鄉之稱。有鑑於今日馬祖語快速流失,恐面臨失傳危機,市府文化局去年首次推動馬祖語學習家庭,今年邁入第二年,以馬祖家庭為對象,在7月舉辦兩梯次的「馬祖語文親子共學營」,並在營隊課程結束後,8月2日在八德區陸光市民活動中心舉辦成果交流會,頒發馬祖語家庭學習證書給完成課程的家庭,期望提升學員傳承母語的認同感。

桃園市馬祖移民人口約有5萬人,比原鄉連江縣1.3萬人還多,從1960年代開始大量遷徙桃園至今,已傳衍至第三、四代。但馬祖人在桃園落地生根的同時,其語言文化也面臨快速流失的危機。據研究,馬祖語的世代傳承情形,三代之間流失的比例高達九成以上,屬於「嚴重危險」的等級,顯示馬祖語已發生嚴重的世代斷層,必須針對年輕世代加強傳承,才能避免失傳。

因此,文化局去年開始呼應《國家語言發展法》,首次以馬祖後代家庭為對象,推動馬祖語文親子共學,希望讓母語傳承回歸家庭、融入生活。今年進一步深化,以八德大湳的馬祖飲食及民俗文化為兩大主題,於7月12至27日舉辦兩梯次共6天的馬祖語文親子共學營,希望透過在地生活化及結合影像拍攝的課程,啟發親子一同學習母語的興趣,逐步達到「讓母語回家」的目標。
文化局的母語家庭學習機制,補強了目前小學本土語言「閩東語文」課程的不足,其擴大家庭與社區的參與層面,可為學生打造更為友善的語言學習環境。今年共有16組家庭50人完成營隊課程,每組家庭都有爸爸或媽媽與孩子一起學習,甚至有祖母陪著孫子三代共學,這過程對孩子是相當珍貴的成長回憶,有助於凝聚孩子對於母語的認同感。
今年培育的16組家庭是薪傳母語的種子,未來文化局會持續舉辦親子共學,擴大馬祖語學習家庭的廣度;也會舉辦戲劇培訓營,培力馬祖鄉親用母語演出長輩渡海來台、落腳桃園的故事,並且開發馬祖故事繪本作為語言教材,傳承馬祖移民獨特的歷史記憶,營造年輕世代學習母語的友善環境。(圖:文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