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毛英雄與好夥伴》搜救犬特展開幕式搜救犬隊與觀眾大合影。圖片提供/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News586/總社長孫崇文報導】
《毛英雄與好夥伴》搜救犬特展今(9)日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隆重登場,展覽聚焦搜救犬在災難現場的核心角色,生動呈現牠們的專業訓練過程及與領犬員通力合作的救援故事。本次特展選址於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921地震遺址,結合災害現場的實境氛圍,打造嶄新的感官體驗,深入挖掘臺灣搜救犬的英勇事蹟。
《毛英雄與好夥伴》自2023年以微型展形式首度啟動,去年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快閃展出10天,吸引近1.6萬人次參觀,迴響熱烈。今日開幕式全臺首次集結8支搜救犬隊、共15隻搜救犬齊聚一堂,由領犬員親自分享第一線的救災經驗與犬隊故事,臺中市搜救犬隊的黑色拉不拉多「Parker」也來到現場,具備IRO-B(高級)搜救犬證照的牠,今年曾進入新光三越氣爆現場搜索,執行確認是否尚有待救者的任務;此外,開幕式中還有特別橋段,首度由各搜救犬隊與神秘嘉賓「關務署海關緝毒犬培訓中心」一同揭幕,2隻緝毒犬也來到會場,象徵搜救犬背後跨單位合作與默默付出的精神。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黃文山表示,921地震教育園區不僅是全臺唯一保留震災現場的教育場域,更是搜救犬國際任務認證(MRT)的指定訓練與測驗基地。園區見證了多組通過聯合國標準的優秀搜救犬與領犬員的誕生,對臺灣整體搜救能量具備深遠意義,同時也吸引了眾多國際學者前來實地走訪,具備重要的災難教育價值。
本次特展以「領犬員在災區的第一人稱視角」為核心,透過第一手影像、搜救犬隊專屬裝備與任務時間軸,展示搜救現場的真實面貌。其中,「救援任務」展區特別重現2023年土耳其強震、2024年花蓮砂卡礑山區救援、2025年臺中新光三越氣爆等重大任務現場,藉由真實任務地點還原、影片紀錄與領犬員訪談,呈現臺灣犬隊累積的實戰經驗與國際救援實力。觀眾將在沉浸式展區中,感受人犬並肩作戰的氛圍,體驗領犬員與搜救犬在各類環境中展現的靈活應變與高度默契。
另一亮點展區「臺灣搜救犬種類」,則是介紹國內主要出勤犬種與任務分工,包括瓦礫搜救犬、廣域搜尋犬與路徑追蹤犬等不同功能型態,從身型特質、嗅覺能力到訓練模式,逐一揭開搜救犬的選育與養成過程,說明牠們如何精準對應不同的任務需求。
為讓民眾深度參與體驗,8月9日上午,於921地震教育園區影像館大地劇場更特別舉辦「最近搜救犬」互動工作坊,由臺灣資深領犬員親自帶領,與搜救犬進行play circle遊戲,參與學員不僅能體驗狗狗如何透過遊戲學習搜尋技巧,還可獲得搜救犬主題繪本,將知識與感動一起帶回家。
《毛英雄與好夥伴》搜救犬特展即日起於921地震教育園區地震工程教育館正式展出,歡迎大小朋友一同走進展場,認識這群在危難中挺身而出的毛英雄,向守護生命的夥伴致敬。